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一)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154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一)最近非常受欢迎,大家快来做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韩非子在实践基础上将其理论加以完善,提出要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

    A“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B“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 2.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歌》,歌词道:“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从歌词含义并结合l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亚洲国家史实,可知中国在亚洲最早()。

    A走上宪政之路

    B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

    C全面接受西方文化

    D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取得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成果。下列选项不属于此次会议取得成果的是()。

    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调整国民经济,加快农业发展

    D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4. 公元39年,东汉光武帝刘秀颁布“度田令”,在全国丈量土地亩数,核实户口。这一政策的目的不包括()。

    A清查农业人口数量以颁布奖励农耕政策

    B限制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抑制豪强地主奴役人口数量的增长

    D掌握确实的人口和垦田数量以增加赋税收入

  • 5. 华盛顿会议上,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 )。

    A收回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

    B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被打破

    C日本将山东主权归还中国

    D使中国再次陷入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 1. 简述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的途径。
  • 2. 简述中学历史课堂上教学时间分配应注意的内容。
  • 3. 简述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
  •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宋神宗曾说:“法出于道。人能体道,则立法足以尽事;立法不足以尽事,非事不可以立法也,盖立法者未善耳。”宋代的“祖宗之法”作为根本性的治国原则,本着“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的精神,在行政管理上充分运用了制衡原则,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各自行使独立职权,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职权与事权明确集中,官员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同时,“祖宗之法”也有深刻的负面影响。北宋中后期的党争问题、强敌当前收武将兵权的问题等,无不与宋代遵循“祖宗之法”的立国之策有密切联系。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帝王的“共理”“共治”,本质是通过士大夫、借士大夫的能力来治理天下。政治的主导权掌握在帝王手中,朝政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君主个人的好恶,这种状况在11世纪前期的北宋发生了深刻转变。
    宋代士人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度原则时,秉持“从义而不从君,从道而不从父,使君不陷于非义,父不入于非道。君有不义,不从也,而况于权臣乎!父有不义,不从也,而况于他人乎”的原则,认为:“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士大夫以“公议”“天道”为旗帜,作为制约君主的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宋太祖曾对臣僚说:“天下广大,卿等与朕共理。”皇帝必须与士大夫“共定国是”,成为君臣双方共同承认的原则——这是北宋政治史上一项具有突破性的大原则。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对宋朝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皇帝必须与士大夫‘共定国是’”的原因。
  • 2. 材料一: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责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问题:
    (1)根据材料,总结两则材料的主要观点。
    (2)结合材料及相关史实,分析这两种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
  • 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某初中历史教师王某为中国古代史专题中的一节新课“大变革的时代”准备教学设计。她的教学设计流程大体如下:
    首先,教师通过一个有关商鞅以辕门移木行赏,借此树立在民众中的威信的历史小故事来引出本课所要讲述的内容,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接着,教师向学生交代数个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结合问题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其次,教师结合有关本课内容的视频和图片,详细地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经过。每当讲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请学生试着就这一时期出现的铁器牛耕得到推广、水利的兴修和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加以分析,由学生互评后教师进行总结。
    最后,通过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堂课内容中重点内容的记忆。
    (1)你认为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恰当?请说出你的理由。
    (2)结合本课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时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 1.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
    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
    (2)课文摘录:
    希腊半岛山峦起伏,海岸线曲折,东临爱琴海,海上岛屿星罗棋布。著名的克里特岛就是其中的一个大岛。
    公元前8世纪,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出现希腊人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的城邦之一。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公元前6世纪,它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伯里克利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的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