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390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教师讲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引导学生体会“折柳”蕴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并举例进一步说明,下列适合的是()。

    A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D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2. 阅读某教师访谈记录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记者:现在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据我了解,您的学生非常喜欢写作文,那么您是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调动他们写作积极性的
    教师:首先。我鼓励学生写生活札记。一开始,我并没有要求他们写什么内容,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没有约束,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或记短小见闻,或偶发感想。为了打开他们的思路,我特意为生活札记开设了60个栏目,如:美丽一瞬、家庭记事、心灵独语、友情传递、读报有感、新闻点击、世事杂谈、人生感悟等。札记交上来,趁热打铁,改完后我又拿到班上讲评。写得好的札记就让作者自己念,并让其他同学进行评析。因为是自己同学的作文。具有可比性。于是有些学生就会想:他们所写的那些事我也经历过。为什么我就没想到呢别人的文笔那么美,我为什么那么差呢下一次我也要争取念自己的作文。这样,学生便从中产生了写作兴趣。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写生活札记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B开设写作栏目有助于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C作文评改方式突出了教师的中心地位

    D作文教学方法符合初中生的写作规律

  • 3. 阅读综合性学习“寻找春天的足迹”教学实录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师:春天是一个诗情画意、充满生机的季节。你们最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春天呢?
    (学生积极分享:春和景明、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春色满园……)
    师:听了大家的形容,老师的心情“如沐春风”。
    (众学生笑)
    师: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都喜欢书写对春天的感受。你们记得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呢?大家来简单赏析。
    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小草在春雨滋润下刚刚萌芽的样子。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写出柳树在春风中端庄优美的身姿。
    (学生赏析了很多诗句)
    师:大家积累的诗句还真不少,诗人喜欢描写春天,画家喜欢描绘春天。下面,你们来做回诗人,当一次画家,每人画一幅春景,配上喜欢的诗句,一会儿轮流展示。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考查学生的词语积累偏离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B诗歌赏析体现了综合性学习跨学科的教学特点

    C教学中插入绘画干扰了学生对诗句的深入品味

    D展示学习成果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 4. 阅读《苏州园林》教学实录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师:我来讲讲分析说明文的方法,大家看大屏幕。
    (投影“‘三步跨栏法’:①指出说明方法;②分析说明效果;③概说对象特征”)
    师:首先看第一步——了解说明方法。请看大屏幕。
    (投影“‘分析范例’: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称。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师:这几句话采用了做比较的方法,鲜明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这一特点。
    师:为了比较苏州园林和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我给大家找了两张图片来说明。
    (投影苏州园林和北京的园林的图片)
    师:把两图放在一起就相当于列图表来比较。我们还可以打比方。如果说苏州园林是小家碧玉,那么北京的园林就是——
    生:大家闺秀!
    师: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体会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的区别。我又采用了列图表和打比方两种方法。所有说明方法的使用都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下面大家小组合作,从课文中找出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分析范例能帮助学生整体掌握说明方法的辨别策略

    B第一个例子能呈现做比较这一方法的使用效果

    C教师在教学中一共总结出两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D整体教学过程讲练结合,层次清楚。思路清晰

  • 5. 阅读某教师《孤独之旅》备课笔记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8月7日:下栽资料,在网上观看根据课文内容拍摄的电影,对比故事情节异同。
    8月8日:研读教材,从中寻找关于本课教学的灵感。
    8月9日:阅读大量与作者、课文有关的论文资料,做好阅读笔记。
    8月10日:设计教学简案。
    这是一篇小说,“文意把握”可以有四种方法:
    ①一句话阐释标题:利用课文内容阐释“孤独之旅”的含义。
    ②一句话概括课文:《孤独之旅》写了……的故事。
    ③一句话品析课文:我看《孤独之旅》对“孤独”的描写……
    ④一句话评价人物:杜小康这样一个孩子……
    最适合我班学生的可能是第二种方法。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电影资源对教师备课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B文意把握的具体要求制约了学生的思维

    C文意把握的四种方法在教学中难度相当

    D学情是备课过程中设计教学方案的依据

  • 1. 阅读七年级课文《济南的冬天》两个教学环节,完成下面题。
    环节一:走进济南的冬天
    1.课堂导入。不管你住在北京,住在伦敦,还是住在热带,住在温带,只要你读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你一定会对济南这座城市神往不已,一定会渴望到济南去度过冬天,下面就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济南度过诗意的冬天吧!
    2.简介老舍。
    3.你认为济南的冬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用文中一个词来表达。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形成共识——“温晴”。
    4.从各段中找出扣住“温晴”描写的句子并梳理课文内容。
    师生共同梳理出如下内容:
    阳光朗照的山摇篮暖和安适
    薄雪覆盖的山雪草水纹花衣
    城外远山小村水墨画
    冒着热气的水不结冰
    环节二:万水千山也温情
    1.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山山水水都在温和晴朗之中,它们也应该有了情感,有了生命的感动,也应该温情脉脉了,正所谓万水千山总是情。找出文中这样的关句。读一读,品一品表达之妙,教师预设如下句子: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②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④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2.一切景语皆情语,山山水水的温情其实是谁在传达感情?
    问题:
    (1)“环节一”围绕“温晴”梳理课文内容有什么作用?
    (2)教师设计“环节二”的意图有哪些?
  • 2.
  • 3.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