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2月18日

2024-02-18 12:16:09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2月18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括号中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切(削);(削)足适履;(削)平叛乱
  • B:产(量);(量)入为出;(量)体裁衣
  • C:泄(露);藏头(露)尾;崭(露)头角
  • D:眩(晕);(晕)头转向;月(晕)而风

答 案:B

解 析:A项中“切削”的“削”读“xiāo”,其他加点宇读“xuē”;C项“泄露”的“露”读“lòu”,其他加点宇读“lù”;D项“晕头转向”的“晕”读“yūn”,其他加点宇读“yùn”。B项加点宇均读作“liàng”。

2、下列几种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和龙山文化的黑陶上的刻画符号都是原始的文字
  • B: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的意义已能解释,而龙山黑陶上的刻画的意义尚末阐明
  • C: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已有了用笔书写的初步文宇,只是难以保留到今天
  • D: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符号合乎古代“物勒工名”的传统,因此它们是有意义的

答 案:B

解 析:文中对彩陶和黑陶上的刻画的意义都没有阐明。A项从文中最后一段说“彩陶和黑陶上的刻画符号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段”可以得出;C项从第四段可以得出;D项从“我国后来的器物上,无论是陶器、铜男或者其他成品,有‘物勒工名’的传统”可以得出。

3、第三段作者推断“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能说明该推断的一项是()

  • A:当时已有写在竹木上的文字,只是质地容易毁灭,难以保留至今
  • B:彩陶上的花纹虽然简单,但笔触颇为精巧,具有吸引人的魅力
  • C:彩陶上所画的人和物的形状,已初步具有象形文字的特点
  • D:彩陶上的花纹说明当时己用顾料和柔软性的笔,某些刻画已具有文字的性质

答 案:D

解 析:联系上下文可知,作者根据彩陶上精巧的绘画推出,应该有柔软性的笔,并由此推出,“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并指出彩陶的花纹不是字。

主观题

1、第一段文字主要采用了()论证法和()论证法。

答 案:举例;引用

2、从第四段看,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答 案:呼唤当代文艺家追求文艺深度。

3、第二段中,“这种人生思考与追求”是指什么?

答 案:文艺强烈表达出的人类在异化世界中对于自身本质的完善,对于特定时代自身困境的思索与解脱。

写作题

1、方和圆似乎格格不入,都和谐地搭配成一枚精妙的铜钱;野草和鲜花似乎是宿敌,却共同装饰了绚丽的大地;繁星和黑夜似乎是冤家,却共同点缀了美丽的夜空…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往往就是如此奇妙!请以“奇妙的和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章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答 案:略

2、作为社会中的人要深刻地理解两重责任:一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就是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二是个人的责任,为社会做点什么,为他人做点什么,为自己做点什么。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就是烙上了“社会”的烙印,是社会中的人,这个“人”对社会、对人生、对他人都有责任。
根据所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600字以上。

答 案:略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温故而知新”是孔子有关学习的著名论述。温习旧有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总结过去的人生经验,可以更好地认识现在,开创未来。请以“温故而知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答 案:略

简答题

1、文中括号中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案:(1)比喻(2)形象表现出母亲对子女的重要意义,真切表达了作者对失去母亲的忧惧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4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