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5年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每日一练试题06月30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初级经济师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我国行政单位预算会计采用的会计基础是()。
- A:权责发生制
- B:货币计量
- C:应计制
- D:收付实现制
答 案:D
解 析:我国行政单位预算会计采用的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
2、我国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01万亿元,财政支出为24.56万亿元,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14万亿元,财政支出为24.63万亿元,则2021年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为()。
- A:0.012
- B:0.025
- C:0.022
- D:0.005
答 案:D
解 析: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MGP=△G/△GDP=(24.63-24.56)/(114-101)≈0.00538
3、能够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调查方式是()
- A:典型调查
- B:重点调查
- C:概率抽样
- D:非概率抽样
答 案:C
解 析:抽样调查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和方法,它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方法包括: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能够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C正确。
非概率抽样虽然根据样本调查的结果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的性质、特征,但不能从数量上推断总体。故D错误
4、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将企业财产与个人财产、其他企业财产及国家财产区分开来,这是依据()前提。
答 案:A
解 析: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会计主体这一前提,一是可以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即明确了会计为谁(哪一主体)记账和编制报表;二是可以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一般来说,法人单位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单位。
5、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解决()问题。
- A: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B:外部性
- C:中央和地方共同支出责任
- D:实现中央特定目标
答 案:A
解 析: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种。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专项转移支付主要解决外部性、中央和地方共同支出责任以及实现中央特定目标等问题。
多选题
1、在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过程中,构成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 A:阶级矛盾
-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C: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
- D:各产品生产部门之间的矛盾
- E: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答 案:BE
解 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按三次产业分类法,以下各产业部门属于第二产业的有()。
- A:采掘工业
- B:建筑业
- C:房地产业
- D:交通运输业
- E:邮电通讯业
答 案:AB
解 析: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的具体划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和建筑业,其中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和煤气;第三产业为服务业,可分为流通部门(商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等)和服务部门(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旅游业、技术信息服务业等)两个部分。
3、经济普查分别在每逢末尾数字为()的年份实施。
答 案:DE
解 析: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每逢年份的末尾数字为3、8的年份实施。人口普查逢“0”的年份进行,农业普查逢“6”的年份进行,均为每10年一次。
4、下列属于不影响营业利润的因素有( )。
- A:营业外收入
- B:营业外支出
- C:所得税
- D:投资收益
- E:营业税金及附加
答 案:ABC
解 析: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不影响营业利润的因素包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
5、财政调节社会投资需求水平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答 案:ABDE
解 析:财政通过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等,调节社会投资需求水平,影响就业水平,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通过财政直接投资,调节社会经济结构,调节社会有效供给能力。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