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历史》真题及答案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349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7下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真题和答案解析都有,各位朋友来看看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恩格斯认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列表述符合恩格斯论断的是()。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 2. 梭伦写道:“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为“使他们获得解放”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实行土地私有制

    C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

    D实行陶片放逐法

  • 3. 张謇指出:“自今而后,经济潮流,横溢大地,中外合资营业之事,必日益增多。我无法律为之防,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故农林工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他倡导立法的真正目的在于()。

    A维护民族工业的利益

    B建立中外合资企业

    C向外国寻求资金援助

    D呼吁大力发展工商业

  • 4. 19世纪初提出“用进废退”的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的科学家是()。

    A胡克

    B施莱登

    C达尔文

    D拉马克

  • 5. 梁启超曾说“不敢自承”所作《戊戌政变记》“悉为信史”,因为“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上述言论说明确定史料的可靠性,要考虑的因素是()

    A尽量采用原始证据

    B记录者动机

    C语言取舍与文饰

    D当事人记忆

  • 1. 历史教师应从哪方面指导学生判断文献史料的价值
  • 2. 某些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中设置了活动课,简述该类活动课的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 3. 简述19世纪鸦片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 1. 材料:
    某教师在设计“瓜分狂潮”平目的内容时.用到了下面两幅漫画.

    问题:
    (1)该教师对两幅图进行了比较,认为右图更适合教学,试分析其理由。
    (2)历史教师选择漫画进行教学应考虑哪些问题?
  • 2. 材料:
    19世纪末.维新志士首选近代报刊作为思想传播工具,近代报业突飞猛进,形成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于短短几十年间,至一百五十余种。20世纪初,近代报刊又以其复制方便、快捷的优势,受到登上政治舞台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青睐,迅速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没有近代报刊这一文化新工具,就没有晚清笔名文化的繁花似锦。晚清报人之所以习用笔名,是源于清政府的文化专制……在如此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办报论政,所承担的风险实在太大。因此报人发表文章时往往采用笔名,以避免因使用本名而引来的种种祸患。当然,晚清报人笔名兴盛更为深刻的社会根源,在于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变革力量的崛起……
    社会变革力量越强大,富有政治内涵的笔名就越多;反之,离经叛道的笔名越多,就越衬托晚清专制统治的日渐松弛与无奈。报人笔名的勃兴……正是近代报刊特点和晚清时势合力的结果……民治、民意、民伟等笔名也纷纷涌现。
    ——摘编自《笔名与时代——晚清报人笔名》
    问题: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说明晚清报人笔名兴盛的原因。
    (2)材料中所列举的笔名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
  • 3. 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讲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时的教学情形。
    教师首先展示2016年7月13日英国媒体报道中引用的新首相特雷莎·梅接受女王任命时的照片.然后设问:一个是国王,一个是首相,那么到底是谁在统治英国呢?然话导入本课。
    教师在讲到责任内阁制时.呈现2015年英国媒体的报道:戴维·卡梅伦于2005年成为保守党领袖.在2015年大选中,保守党获得330个下议院议席,超过半数,成为新一届议会的第一大党.并获得独立组建新政府的权力,保守党党魁戴维·卡梅伦也成功连任首相。之后提出问题:“卡梅伦成为首相要满足哪些条件?”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用图示演示了责任内阁制形成,又通过展示媒体关于“特雷莎·梅就任英国首相,内阁成员大换血”的报道,引导学生认识内阁对议会负责及内阁集体负责的原则。
    问题:
    (1)该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所讲内容采取了哪些对策?
    (2)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使用了三则材料,请说明其运用这类材料的理由。
  • 1.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材料二:
    课文摘录:
    京剧的出现
    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明朝时候,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同城争辉。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遭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徼剜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二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民国以来,它又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除京剧外,清朝各地还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戏曲剧种,如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

    要求: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
    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