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一)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353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最新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一)已经就绪,大家快来测试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如图所示,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球对墙面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所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

    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

    CN1先增加后减小,N2始终减小

    DN1先增加后减小,N2先减少后增大

  • 2. 如图所示,一带负电粒子以某速度进入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在电场力作用下形成图中所示的运动轨迹,M和N是轨迹上的两点,其中M点是轨迹的最右点,不计重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粒子在M点的速率最大

    B粒子所受电场力沿电场方向

    C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度不变

    D粒子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始终在增加

  • 3. 发光体从距凸透镜很远的地方向焦点移动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像,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像距变大,像变大

    B像距不变,像变大

    C像距变小,像变小

    D像距变大,像变小

  • 4. 如图所示,水面下的光源S向水面A点发射一束光线,反射光线为c,折射光线分成a,b两束,则()。

    A在水中a光的速度比b光的速度小

    B由于色散现象,经水面反射的光线C也可能分为两束

    C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a、b光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D若保持入射点A位置不变,将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则从水面上方观察,a光先消失

  • 5. 如图2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图乙中,放大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C图丙中,远视眼需要戴一副由凹透镜片制成的眼镜来矫正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1. 结合实例,说明物理概念的两种引入方式。
  • 2. 以初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一课为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 1. 某教师为了检验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于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
    题目:两只电阻,一个标有“10Ω,1 A”另一个标有“15 Ω,0.6 A”把它们串联在电路,允许接入最大电压是多少?
    解:由欧姆定律可以得到:
    通过第一个的最大电压为:U1=Ⅰ1R1=10 V
    通过第二个的最大电压为:U2=Ⅰ2R2=9 V
    所以整个电路通过的最大电压是:U=U1+U2=19 V。
    问题:
    (1)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点及其要点。
    (2)指出学生解答过程中的错误,分析错误可能产生的原因,给出正确的解法。
  • 2. 案例:下面是某学生对一道习题的解答。
    题目:一白炽灯标有“PZ220-100”字样,现因电网电压降低百分之十,求该灯的实际功率(假设灯丝电阻不变)。


    问题:
    (1)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点及其要点。
    (2)请给出练习题的正确解答。
    (3)针对作业的错误,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或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 1. 材料:如图8是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分子热运动”一节中的内容。

    任务:
    (1)抽掉玻璃板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
  • 2.
    材料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前面已经学习过电能。
    任务:
    (1)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电功”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