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自考普通逻辑真题及答案(00024)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443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0年4月自考普通逻辑真题及答案(00024)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两个概念之间的全异关系是( )

    A对称且传递

    B非对称且传递

    C反对称且传递

    D对称且非传递

  • 2. “并非小张既懂英文又懂德文”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下述断定必定为真的是( )

    A小张懂英文但不懂德文

    B小张懂德文但不懂英文

    C小张既不懂英文也不懂德文

    D如果小张懂英文,那么他一定不懂德文

  • 3. 与SOP具有矛盾关系的是( )

    ASAP

    BPES

    CSIP

    DSEP

  • 4. “有些偶数不能被3整除”这一判断是( )

    A全称肯定判断

    B全称否定判断

    C特称肯定判断

    D特称否定判断

  • 5. 如果有a是b,有a不是b,并且有b不是a,那么a、b这两个概念具有( )

    A全同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 1. 下列概念的概括或限制,正确的有( )

    A“牛”限制为“牛郎”

    B“月亮”概括为“星体”

    C“鲁迅”限制为“文学家”

    D“楷书”概括为“书”

    E“勤劳”概括为“美德”

  • 2. 以下各项属于探求因果联系“穆勒五法”的是( )

    A剩余法

    B求同法

    C简单枚举归纳法

    D反证法

    E演绎法

  • 3. 下列各项不属于划分错误的有( )

    A两可两不可

    B子项不全

    C轻率概括

    D多出子项

    E标准不一

  • 4. 下列三段论各式中,有效的推理形式是( )

    A第一格EIO式

    B第二格AOO式

    C第三格AOO式

    D第四格AOO式

    E第四格OAO式

  • 5. 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有( )

    A同时肯定p与﹁q

    B同时否定p∧q与p∨q

    C同时肯定SOP与SIP

    D同时肯定p→q与p∧﹁q

    E同时肯定SEP与SIP

  • 1. 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的真假是由其______的真假来确定的。
  • 2. 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叫______。
  • 3. 概念的适用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______。
  • 4.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这是______律的内容。
  • 5. 从词项的外延关系上看,“法庭”与“法官”是______关系。
  • 1. 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 自然数(A),10以内的自然数(B),大于20的自然数(C)。
  • 2. 用真值表来验证(p∨﹁q)→(﹁p∧q)是否是有效式。
  • 1. 以“只要数a是偶数,那么数a就能被b整除”为前提, (1)加上另一个前提:“数a能被b整除”,能否必然得出结论?为什么? (2)加上另一个前提:“数a是偶数”,能否必然得出结论?为什么?
  • 2. 在下列各式的括号内填入适当的符号,使之成为正确的三段论式。
  • 3. 指出下述反驳的论题,反驳的论据以及反驳的方法。 有人说:“人都是自私的”。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人不是自私的,因此,并非人人都是自私的。
  • 4. 请指出在下述案例中,使用了什么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并请写出这种方法的逻辑结构。 1868年简孙和罗科伊尔研究太阳光谱时发现,太阳光谱中有一条红线,一条青绿线,一条蓝线和一条黄线。红线、青绿线、蓝线是氢的光谱,而黄线表明什么呢?当时已知的元素中,没有一种元素的光谱里有这样的黄线。于是他们推测,这条黄线是某种未知的天体物质的光谱,他们把这种新发现的物质叫做氦。
  • 5. 以“或者2+2=4,或者雪是白的”为前提, (1)加上另一个前提:“雪是白的”,能否必然得出结论?为什么? (2)加上另一个前提:“并非2+2=4”,能否必然得出结论?为什么?
  • 1. 三段论第三格的结构是: 试运用三段论基本规则证明第三格的小前提必须是肯定的。
  • 1. 在一项读书活动的调查中发现: (1)喜欢《诗经》的读者不喜欢《尚书》; (2)不喜欢《礼记》的读者喜欢《尚书》; (3)喜欢《礼记》的读者不喜欢《周易》。 请问,由此可见,喜欢《周易》的读者是否喜欢《诗经》?写出推导过程。
  • 2. 在普通逻辑考试前,甲、乙、丙三人进行了预测: (1)如果甲及格,那么乙也将及格; (2)丙不及格; (3)乙不及格,但是甲及格了; (4)丙及格并且有人不及格。 结果显示,上述预测只有一项是真的,请问甲是否及格了?写出推导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