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真题及答案解析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337

试卷答案:没有

试卷介绍: 2020年8月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真题及答案解析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诗歌《双桅船》的语言风格是

    A雄浑壮阔

    B含蓄蕴藉

    C犀利辛辣

    D明白晓畅

  • 2. 诗歌《就是那一只蟋蟀》中,蟋蟀的叫声所唤起的诗人的情绪是

    A怀乡之情

    B失怙之痛

    C失眠的烦躁

    D失恋的痛苦

  • 3. 诗歌《麦地》中麦子、麦地意象表达的内涵是

    A对粮食与劳作的感恩

    B对文人不事劳作的讽刺

    C对农耕生活方式的厌倦

    D对妻子辛勤劳作的赞颂

  • 4. 诗歌《红玉米》所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

    A烘托

    B象征

    C反讽

    D排比

  • 5. 诗歌《长恨歌》中出现的女性形象是

    A杨贵妃

    B拥有羽衣的母亲

    C张志新

    D钱夫人

  • 1. 下列各项中,对王蒙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这一人物形象描述正确的有

    A曾热情地献身于人民解放事业

    B以“就那么回事”为口头禅消极对待工作

    C沉稳的外表下掩盖着可怕的冷漠和圆滑

    D是党的干部中革命意志严重衰退的代表

    E是新到组织部满怀理想激情的年轻人

  • 2. 巴金散文《怀念萧珊》中,作者追忆的夫妻间相濡以沫的细节有

    A萧珊劝慰巴金“要坚持下去”

    B萧珊宁可自身“多受一点精神折磨”,以减轻巴金的压力

    C萧珊害怕红卫兵把巴金揪走,溜出大门,请派出所的同志出来干预

    D在困苦的境地里,萧珊劝慰巴金“不要难过,我不会离开你,我在你的身边”

    E巴金把载有批判文章的报纸藏起来不让萧珊看见

  • 3. 王小波散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用来与“猪兄”作对比的动物有

    A

    B种猪

    C母猪

    D

    E骆驼

  • 4. 下列诗集中,属于王家新创作的有

    A《探险队》

    B《纪念》

    C《游动悬崖》

    D《楼梯》

    E《未完成的诗》

  • 5. 田汉话剧《关汉卿》中,关汉卿通过一曲《双飞蝶》表达的思想情感有

    A对朱帘秀的爱情

    B不惜牺牲的壮烈情怀

    C对窦娥的爱情

    D敢于反抗权贵的英雄气概

    E对亡妻的悼念

  • 1. 简析沙叶新戏剧《陈毅市长》中陈毅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
  • 2. 简析陈翔鹤小说《广陵散》塑造嵇康这一形象的艺术方式。
  • 3. 简析罗门诗歌《麦坚利堡》的主题意蕴。
  • 4. 简析张晓风散文《母亲的羽衣》的结构特点。
  • 1. 分析冯骥才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艺术特征及其表达效果。
  • 1. 阅读孙春平小说《奶奶的吊筐》,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学短评。 要求: (1)紧紧围绕本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来写。 (2)不要写成读后感。 (3)表达通顺、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奶奶的吊筐 孙春平 在我的印象里,奶奶没有独属于自己的东西。因为没进过学堂,所以她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她娘家姓冯,据她回忆,家里人和街坊邻居都喊她四丫,嫁给爷爷后,姓氏随夫,她便成了赵冯氏,去世后,灵牌上也是这么写。 奶奶甚至没有兄弟姐妹。她到我们家那一年,十三岁的她骑上一头小毛驴,由一个叔伯哥哥牵着,颠簸了一天,到我们赵家当童养媳。第二天清晨她醒来时,叔伯哥哥已杳如黄鹤,据说走时驮走了两斗高梁。两年后,她便成了我爷爷的媳妇。此后七十余年,她再没有回过娘家,娘家也没有来人看过她。 准确地说,在我的记忆里,只有老家房梁上挂着的那只吊筐是独属于奶奶的。昔日的乡下人家,几乎都有那么一只吊筐,用细细的荆条编成,悬挂在从房梁上垂下来的一个挂钩上。吊筐的用途与功能类似于我们眼下的冰箱,既防腐,也防鼠,家里有点什么特别的嚼货(食品),为防馋嘴的孩子偷吃,便都放在那里。吊筐悬于通风处,里面的东西可多放一两日,耗子也难以得手。小时候,寒署假我常回老家,爸妈让我带去的糕点和面包,奶奶都放进筐里。我在外面疯野,饿了,满头大汗地跑回家,奶奶便搬张木凳踩上去,摘下吊筐,或抓一把花生,或递给我一只煮熟的鸡蛋。少年时代的我认为,奶奶的吊筐就是聚宝筐啦。 前几年,叔叔将老房扒了,盖起了水泥框架的宽敞明亮的平房。搬进新居那天,切奶抱着她的吊筐,四下张望。叔叔问她:“妈,找什么呢?”奶奶说:“找个地方把筐吊上。”叔叔苦笑,说:“屋顶连根房梁都没有,吊哪儿呀?你老要是想放什么舍不得吃的嚼货,家里不是买了冰箱嘛。”奶奶固执地说:“我不管你什么冰箱不冰箱,你把这筐子给我吊上。” 叔叔没法,只好在屋顶钉进两枚水泥钉,再悬根绳子下来,算是又给奶奶的吊筐找了个安身之处。过年时,我回老家拜年,见新居里当头吊个旧筐,怪怪的,很不协调,便悄悄问婶婶:“奶奶的筐里还有什么宝贝呀?”婶婶讪笑着说:“谁知道?吊筐在她头顶上悬着,谁想半夜拿下来看看都难,老太太在这事上犟着呢,随她吧。” 去年秋天,奶奶以八十八岁的高龄驾鹤西去。临终前,奶奶用生命中的最后一点力气对我说:“去,把筐拿下来。”我摘筐在手,奶奶指着一个裹扎得紧紧的小布包,示意我打开。原来布包里只裹着两个鸽蛋大的板栗,已经干瘪。奶奶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要这两个干瘪的栗子干什么呀?在众人的环视下,奶奶将栗子一手握了一个,安然一笑,喘息着念叨说:“当年……我从娘家出嫁时,娘翻出家里的最后一捧栗子,是八个……塞进我怀里。路上,我饿,吃了六个,这两个我留了下来……” 奶奶手握着两个存放了七十多年的板栗走了,从此阴阳两隔。在漫长的一生中,我们几乎从没听她念叨过母亲,可谁知,在她的心灵深处,却一直将母亲与她的生命如此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唉,奶奶的吊筐啊…… (原载《天池》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