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真题及答案解析

考试总分:7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462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自考考试2014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真题及答案解析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提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这一观点的作品是

    A《言志篇》

    B《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C《灵魂的呼号》

    D《鹰之歌》

  • 2. 冰心的《寄小读者》是一部

    A日记体散文集

    B书信体散文集

    C书信体小说集

    D日记体小说集

  • 3. 《围城》主人公方鸿渐的妻子是

    A鲍小姐

    B苏文纨

    C唐晓芙

    D孙柔嘉

  • 4. “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这样描写鲁迅先生的作家是

    A凌叔华

    B冰心

    C萧红

    D丁玲

  • 5. 夏丐尊在《白马湖之冬》中主要描写了白马湖冬天的

    A

    B

    C

    D

  • 1. 凌叔华的《绣枕》中重点描述的两个场景是

    A大小姐冒着酷暑绣靠枕的情景

    B二姑姑和兰花晚上窥房的情景

    C喜燕堂新娘阿淑追忆自己不如意婚事的情景

    D小妞儿向大小姐转述绣枕命运的情景

    E大小姐梦中的情景

  • 2. 何其芳在《雨前》中描写了多种自然物象对雨水的渴望,这些物象有

    A惊慌的鸽群

    B憔悴的柳条

    C干裂的大地

    D烦躁的鸭群

    E愤怒的鹰隼

  • 3. 歌剧《白毛女》在音乐表现方面所吸取的中外艺术形式有

    A传统地方戏曲

    B北方民歌

    C北方小调

    D西洋歌剧

    E花鼓戏

  • 4. 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的叙事特点有

    A第一人称叙事

    B对比手法的运用

    C注重环境描写

    D语言幽默

    E感情热烈奔放

  • 5. 巴金创作的“爱情三部曲”包括

    A《山》

    B《雨》

    C《电》

    D《雾》

    E《家》

  • 1. 简析吴祖光戏剧《风雪夜归人》的主题意蕴。
  • 2. 简析沈从文小说《萧萧》中萧萧这一人物形象
  • 3. 简析穆旦诗歌《防空洞里的抒情诗》中的诗人对“战争”的思考
  • 4. 简析李广田散文《山之子》的艺术特点
  • 1. 试论郭沫若《凤凰涅槃》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 1. 阅读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结合作品,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论文章。要求:(1)简要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2)简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3)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附郁达夫《故都的秋》原文)故都的秋郁达夫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更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写于1934年8月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