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全国自考《文学概论》真题及答案

考试总分:103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149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09年10月全国自考《文学概论》真题及答案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美国批评界占统治地位的批评方法是()

    A新批评

    B精神分析批评

    C神话原型批评

    D结构主义批评

  • 2. 在阅读中完成作品、实现作品的创造性接受过程,称为 ()

    A作品的外在化

    B作品的内在化

    C作品的具体化

    D作品的抽象化

  • 3. 在西方,有一种理论特别重视对艺术接受过程中阅读主体再生产、再创造特点的研究,认为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这种理论称作()

    A文学社会学

    B文学心理学

    C现象学美学

    D接受美学

  • 4. 指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与“手中之竹”差异的人是 ()

    A苏东坡

    B郑板桥

    C王国维

    D刘熙载

  • 5. 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风格”最初属于 ()

    A伦理学概念

    B修辞学概念

    C逻辑学概念

    D政治学概念

  • 1. 经验与体验的关系是()

    A经验是体验的基础

    B体验是对经验的意义和诗意的发现

    C体验是经验的前提

    D体验是对经验的意义和诗意的升华

    E体验是经验的一种特殊形态

  • 2. 总的来说,文学传播的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包括 ()

    A口头传播

    B体态传播

    C书写传播

    D印刷传播

    E电子传播

  • 3. 明代后期评点《水浒传》的重要批评家有 ()

    A金圣叹

    B李贽

    C毛宗岗

    D叶昼

    E张竹坡

  • 4. 艺术直觉与认知直觉共同具有的特征包括 ()

    A直接性

    B创造性

    C主观性

    D情感性

    E典型性

  • 5. 文学接受的审美效果主要指 ()

    A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

    B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

    C认识空间的拓展

    D人格境界的提高

    E审美能力的提高

  • 1. 规范语体
  • 2. 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
  • 3. 文学思潮
  • 1. 文学消费在整个文学活动链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 2. 文学有哪些文化意义?
  • 3. 第一人称叙述的视角必定是故事中人物的视角吗?为什么?
  • 4. 什么是心灵共鸣?
  • 5.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不平衡的表现形态有哪些?
  • 1. 论述中西文学的抒情传统的差异。
  • 2. 什么是“情景交融”?它有哪些基本呈现方式?请举例说明。
  • 3. 试述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并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