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每日一练试题02月24日

2023-02-24 11:08:43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3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每日一练试题02月24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的作者是

  • A:普列汉诺夫
  • B:席勒
  • C:马克思
  • D:恩格斯

答 案:A

解 析:《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是俄国文艺评论家普列汉诺夫的著作。

2、演员是()和体验的结合,这二者是演员的基本能力。

  • A:发现
  • B:感受
  • C:表演
  • D:创作

答 案:C

3、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名为

  • A:《英雄》
  • B:《命运》
  • C:《合唱》
  • D:《田园》

答 案:C

主观题

1、简述艺术语言的内涵。

答 案:(1)艺术语言是创作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作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2)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作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艺术语言又可具体划分为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和视听语言等。 (3)艺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

解 析:(1)艺术语言是创作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作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2)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作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艺术语言又可具体划分为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和视听语言等。 (3)艺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

2、雕塑艺术:奉先寺卢舍那大佛

答 案: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龙门西山的奉先寺是唐高宗咸亨三年开始修建的,共用了三年零九个月完成,它供奉的主神为卢舍那佛,“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民间又称他为报身佛。(2)主像卢舍那大佛发髻呈波纹状,面部丰满圆润,眉如弯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睁半合,俯视着脚下的芸众生,嘴边微露笑意,显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他的表情含蓄而神秘,严肃中带有慈样,慈祥中透着威严,威严中又有着一种神圣与威式,是一个将神性和人性完美结合的典范。大佛端坐于八角束腰连花座上,身披袈裟,衣纹简洁清晰而流畅,背光华美而富于装饰性,烘托出主像的严整圆润。

3、雕塑作品:《思想者》。

答 案:(1)罗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雕塑家。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艺术源流的传承者。(2)罗丹在设计《地狱之门》铜饰浮雕的总体构图时,花了很大的心血塑造了这一尊后来成为他个人艺术里程碑的圆雕《思想者》。它是被预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狱之门》的门顶上的,后来独立出来,放大3倍,翻铸成铜像,最初命名为《诗人》。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触及嘴唇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他渴望沉入“绝对”的冥想,努力把那强壮的身体抽缩、弯压成一团。他的肌肉非常紧张,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恼之中。他注视着,他同情、爱惜人类,因而不能对那些犯罪的人下最后的判决,所以他怀着极其矛盾的心
情。这种苦闷的内心情感,通过对面部表情和四肢肌肉起伏的艺术处理,生动地表现出来,例如那突出的前额和眉弓,使双目凹陷,隐没在暗影之中,增强了苦闷沉思的表情;又如那紧紧收屈的小腿肌腱和痉挛般弯曲的脚趾,有力地传达了这种痛苦的情感。这种表面沉静而隐藏于内的力量更加令人深思,至于这名男子的身份则众说纷纭,他可能是正在思考创作问题的但丁,也可能是罗丹自己,更广泛一点地说,他象征着思想。
(3)雕刻家在这件作品中,一方面采用了现实主义的精确手法,同时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对人类的苦难遭遇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和悲痛。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水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论述题

1、结合作品,阐述艺术作品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答 案:(1)在艺术作品中,感性主要是指隐含于作品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寄寓在形式之中的感性特色。(2)在艺术作品中,理性是指通过作品的形象、意境及形式所凸现出的理性内涵。
(3)艺术作品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一方面,艺术作品表现为感性认知与理性精神的统一;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还表现为情感因素与逻辑意识的统一。

2、结合例证阐述艺术作品的构成。

答 案:艺术作品的构成是:(1)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包括客体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艺术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题材和主题是艺术内容的主要要素。
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态。其内部联系表现为内部形式,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态呈现为外部形式,即表现内容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在艺术创造中,内容常常起到主导作用,形式的选择应以是否适应内容的需要为原则;但同时,形式又呈现相对的独立性,它不仅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由于形式的变换,可以直接影响和制约内容的审美价值的实现。
(2)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在艺术作品中,感性更多的是指隐含于作品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寄寓在形式之中的感性特色。
理性是指通过作品的形象及意境所凸现出的理性内涵。
艺术作品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一方面,艺术作品表现为感性形式与理性内容的统一;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还表现为情感因素与理性精神的统一。
(3)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再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表现是指在艺术创作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再现和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在侧重再现的艺术作品中,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在侧重表现的艺术作品中,也不会没有再现的因素,其间只是存在比重的差别。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人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表现性作品也要注重对客体世界及其规律的遵循,只不过它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
例:老舍的话剧名作《茶馆》完美地体现了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首先,《茶馆》的内容反映的是中国清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社会生活,表达批判的主题;形式上,老舍设置了不同年代的三幕来集中表现最黑暗的三个时期非常自然地展开事件,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其次,老舍创作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形象,寄托
了不同的情感倾向,同时通过这些形象,揭示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和思想状况,体现出作者的理性分析判断能力,这正是感性与理性统一的结果。老舍一方面逼真地再现了社会生活的一幕幕情景,另一方面也在全剧中渗透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强烈地表现出对旧社会的控诉和对光明的向往,实现了再现和表现的高度统一。

3、结合具体艺术作品,阐述意境的美学内涵。

答 案: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艺术作品中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情”和“境”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境中有情,情中有境。 艺术意境一般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2)意境是一种有限无限的超越美。 3)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简答题

1、简述艺术起源“巫术说”的基本观点。

答 案:(1)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万物有灵、交感巫术等原始思维方式及表现形式深刻影响着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2)这是在近现代西方学术界最具影响的一种理论。这个学说最早由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英国学者詹姆斯·弗雷泽在其人类学著作《金枝》中也持这一观点。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4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