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3年中级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每日一练试题10月26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中级审计师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不得在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的有( )
- A:职工教育经费
- B:企业医务人员的工资
- C:住房公积金
- D:退休金
答 案:D
解 析:考察应付职工薪酬选项D退休金应该在管理费用中核算。
2、甲公司为一般纳税人,2019年8月1日向乙公司销售一批商品,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售价为200000元,增值税为34000元,成本为150000元,甲公司因为货款的回收上存在不可确定性未确认收入,乙公司收到货后发现质量不合规要求在价格上给予5%的折让,甲公司同意并办妥手续,乙公司承诺2个月后付款,甲公司应确认收入的金额为( )元。
- A:200000
- B:190000
- C:222300
- D:234000
答 案:B
解 析:考察收入、费用及利润概述。甲公司应确认收入的金额为200000×(1-5%)=190000(元)。
3、在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情况下,公司股东未缴清出资的,应该以( )
- A:实际的出资额为限来承担责任
- B: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来承担责任
- C:实际出资额与认缴出资额两者较低者 为限来承担责任
- D:实际出资额与认缴出资额两者较高者 为限来承担责任
答 案:B
解 析:考察公司合并、分立、减资、增资、解散和清算。在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情况下,公司股东未缴清出资的,应该以认缴的出资额而不是实际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
4、留存收益是企业从净利润中留存企业的积累资金,包括( )
- A:投资收益
- B:资本公积
- C:未分配利润
- D:实收资本
答 案:C
解 析:考察留存收益。留存收益是企业从净利润中留存企业的积累资金,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5、美元升值将会()
- A:增加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 B:减轻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 C:增加日本的通货膨胀压力
- D:以上说法全部正确。
答 案:D
多选题
1、某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某月购进原材料一批,价款为10 000元,增值税为1 700元,共计11 700元,当月又销售产品一批,全部价款为206 000元,则该企业的本月的进项增值税和销项增值税分配为( )
- A:4 300元
- B:6 000元
- C:29 932元
- D:28 231元
- E:0元
答 案:BE
解 析:考察应交税费不含税销售额:206 000/(1+3%)=200 000元,应交销项税额:200 000×3%=6 000元。小规模纳税人没有进项增值税。
2、当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时,企业应当正确预计已发生的劳务成本能否得到补偿,进而针对具体情况做出具体的处理,以下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
- A: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能够得到补偿,应按已收或预计能够收回的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 B: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部分能够得到补偿的,应按能够得到部分补偿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 C: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不能得到补偿的,应将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
- D:企业可以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 E:不能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答 案:ABCE
解 析:考察收入、费用及利润概述。选项D错误,在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时,不能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3、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有( )
- A: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 B:专设售后服务网点的职工薪酬
- C:支付的矿产资源补偿费
- D:企业负担的生产职工养老保险费
- E:车间生产工人工资
答 案:BC
解 析: 考察收入、费用及利润概述。选项A,计入制造费用,最终转入生产成本计入产品成本;选项B,计入销售费用;选项C,计入管理费用;选项DE,计入生产成本。
4、下列各项中,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
- A:受托代销商品
- B:受托加工物资
- C:委托加工物资
- D:待处理财产损失
- E:委托代销商品
答 案:CE
解 析:考察会计目标和会计要素
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属于本企业资产,其他的不属于本企业的资产
5、下列关于现金清查的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对于现金的短缺,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计入其他应收款
- B:对于现金的短缺,无法查明原因的,计入营业外支出
- C:对于现金的盘盈,应支付给有关人员的,计入其他应付款
- D:对于现金的盘盈,无法查明原因的,计入营业外收入
- E:对于现金的短缺,无法查明原因的,计入财务费用
答 案:ACD
解 析:考察货币资金。
对于现金的短缺,无法查明原因的,应该计入管理费用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