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心理咨询师《三级》每日一练试题05月06日

2024-05-06 12:41:24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心理咨询师《三级》每日一练试题05月06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咨询目标应该是( )。

  • A:咨询师的目标
  • B:双方商定的目标
  • C:求助者的目标
  • D:上级咨询师布置的目标

答 案:B

解 析:咨询目标是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的目标,是双方都要实现的目标,因此要由双方商定。

2、逆反期的出现是( )。

  • A: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
  • B: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异常现象
  • C:由早期挫折造成的
  • D:人格异常的一种表现

答 案:A

解 析:与两次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相对应的是两次逆反期。第一逆反期是在孩子2~4岁的时候。这时候的孩子要求实现自我意识,想要告诉大人们“我已经长大了,能做事情了,你们要相信我。  我们常说的逆反期大多是指第二逆反期,即孩子从10~16岁这段时期。成人感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大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拥有自己独立自主的决定权。  对孩子的逆反,作为父母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不论是第一逆反期还是第二逆反期,并不是孩子学坏了,而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正常现象。对孩子来说,这是他们在人生发展历程中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尤其是处在第二逆反期的孩子,这个时期是他们发展的鼎盛时期。逆反期是大多数孩子都要经历的过程,作为家长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据我所知,有些家长面对孩子的逆反期有三种处理方式是非常错误的。

3、以下关于心理咨询的“中立性态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咨询师要从求助者的角度了解求助者的问题
  • B:对求助者的困惑与处境表示理解
  • C:不掺杂个人的情绪与观点
  • D: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

答 案:D

4、在会谈中,心理咨询师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技巧不包括( )。

  • A:引导
  • B:情感反射
  • C:中断
  • D:多重提问

答 案:D

解 析:会谈中必须在心理咨询师的控制下进行控制、转换话题的技巧,包括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和引导。

5、()是指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 A:人生观
  • B:价值观
  • C:世界观
  • D:信仰

答 案:A

解 析: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

6、嗅觉适宜刺激的主要特性是( )。

  • A:有颜色、有气味
  • B:有气味、无毒
  • C:能溶解、有气味
  • D:具有挥发性、有气味

答 案:D

7、当态度的三种成分不协调时,占主导地位的成分是()。

  • A:价值观
  • B:认知
  • C:行为倾向
  • D:情感

答 案:D

解 析:态度的ABC模型:态度有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它们的英文单词首字母分别为C(认知)、A(情感)、B(行为倾向)。一般而言,态度的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在它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

8、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这是( )的观点。

  • A:认知心理学
  • B:统计学
  • C:文化人类学
  • D:社会学

答 案:D

解 析:知识点: 变态与健康心理学 /区分 李心天提出4类标准,第4类:社会适应标准。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使得某个人的社会行为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那么,我们就认为此人有精神障碍。

多选题

1、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

  • A:灾难症候群
  • B:兴奋性行为
  • C:破坏性行为
  • D:创伤后应激障碍

答 案:AD

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2、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

  • A:重测信度
  • B:内部一致性信度
  • C:复本信度
  • D:评分者信度

答 案:ABCD

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3、需要()

  • 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
  • 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 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 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

答 案:AC

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4、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包括()。

  • A:选择性遗忘
  • B:幻觉
  • C:痛苦情绪泛化
  • D:妄想

答 案:AC

解 析: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 内出现的精神障碍O如创伤性体现反复重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和对创伤性经历 的选择性的遗忘。

5、弗洛伊德强调本能和焦虑,他主张从神经衰弱里分出一个特殊的综合症,即焦虑神经症,他将焦虑分为()等类型。

  • A:道德性焦虑
  • B:客体性焦虑
  • C:心因性焦虑
  • D:神经性焦虑

答 案:ABD

6、住院对患者的影响有()。

  • A:自主权的丧失
  • B:与熟悉环境的脱离
  • C:自我认同感的迷失
  • D:自我价值感降低

答 案:ABCD

7、会谈中不恰当的提问方式包括()。

  • A:修饰性反问
  • B:责备性问题
  • C:多重问题
  • D:开放性发问

答 案:ABC

解 析:凯利曾经把临床会谈中的问题做过相应的归类,其中可能在会谈中出现的一类问题是提问的方式不恰当,包括:①“为什么……”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含义对求助者是有强烈暗示性的,因为它明显地要求助者说明理由,暗示求助者的行为或情绪是错误的。②多重选择性问题。比如“你有什么感觉,是沮丧还是生气?”“上星期日你是离开家还是在家里待着?”,等等。③多重问题。如:“你认为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怎样呢?”或者,“他的父亲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呢?你本人又是怎样做这件事的?”④修饰性反问(rhetoricalquestions)。这类问题实际上并不构成问题,因为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⑤责备性问题。这是以反问形式责备求助者。⑥解释性问题。这是心理咨询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而不是推动求助者去自我探索。关于如何提问的问题,应当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对待,因为它直接影响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的关系。在咨询的过程中,一般需要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以促进求助者充分地表述自我,也可以适当结合一些封闭式提问的方式方便咨询师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