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一扶申论模拟试卷(一)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954

试卷答案:没有

试卷介绍: 2021年最新三支一扶申论模拟试卷(一)已经有了,大家若是有需要就来我们的三支一扶做试卷专区看看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给定资料
      厕所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卫生设施,对公众健康至关重要,也是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地区厕所简陋,“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曾经是我国广大农村厕所的真实写照,对环境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霍乱、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和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高发,给人民群众健康带来巨大危害。
      基于此,国家推行“厕所革命”这一民生工程。2019年7月,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进展情况:“根据最新的统计,2018年全国完成农村改厕1000多万户,农村改厕率超过一半,其中六成以上改成了无害化卫生厕所。”该负责人还透露,“2019年中央财政投入70亿元资金用于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中央预算内投资30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不过,农村改厕的推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不少地方改厕工作遭遇了不小阻力。
      一些干部在走访中发现,随着农村的发展,农民对健康和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但一些地方对厕所革命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很多人房子建得很漂亮,但对厕所的改造并不重视,认为厕所本来就是一个脏的地方,改不改无所谓;有的农户则因行为习惯难以改变、嫌麻烦、怕花钱等,不愿意改厕;还有一些已经改厕的农户,对厕所运行维护知识缺乏了解,用一段时间又不用了。
      部分农户则反映,一些乡村下发改厕材料与图纸,竟要农户自行安装,而个别乡村虽然安排施工人员上门安装,但施工人员不按标准施工,导致改厕设施安装不到位,部分设施出现破损。问题曝光后,这些地区相继启动了逐户排查和整改工作,修理和更换问题设施。走访干部了解到,排气管存在问题的有51个,盖板损坏的有18个,蹲便器没安装的有79个。这些设施虽然会重新安装,但影响了农户的使用体验。
      走访中,有干部发现个别地区只知道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拆掉“有碍观瞻”和“不够环保”的厕所,但对于拆掉后建设新的公厕或改建农户户厕的资金需求却普遍估计不足。他们或期盼上级政府拨款,或寄望于农户自筹经费。但在工作中,一些老人因家庭贫困拒绝出钱,让工作人员联系子女,子女则以外出务工不需要使用家里厕所为由,也拒绝出钱,导致改厕工程难以推进。
      改厕费用是群众关心的焦点之一。不少地方实行财政补助与农户自筹相结合,“财政补”解决化粪池、水电配套等主要费用,“群众拿”建设标准化厕所。某县对改厕贫困户每户补贴6000元,一般户每户补贴2000元,这激发了群众的改厕积极性,仅2018年就改厕3000余座。“通风、宽敞、清洁,空气也清新了不少。”该县一位村民说。如今,砖砌式厕所、三格式化粪池、冲水式清洁成了当地不少农户的标配。
      各地农村情况不一样,气候地貌、经济水平、风俗文化等千差万别,农村改厕的基础和需求不同。部分地区在推进改厕过程中,生搬硬套他地经验,甚至直接照搬城市经验,导致改厕工程与本地情况不相适应,遭到群众否定。对此,2019年1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分区域明确目标任务。到2020年,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要明显提高。
      建立农村改厕长效机制,关键是要解决好后期的处理和利用问题。据了解,一些地方没有认识到粪污处理利用的重要性,既没有配套建设排污管网、污水处理设施,也没有建立抽粪服务、粪污处理利用等体系。一些地方早期的水冲式厕所改造,虽然也建了单格或两格砖混化粪池,但存在防渗和无害化处理不到位的问题。一些地方粪污在化粪池内停留时间过短,还田利用的粪污很多都没有真正腐熟。此外,粪污的产生量和作物的季节性需求之间的矛盾未解决,设立粪污集中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中心已成为现实需求。
      “我们鼓励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大致分为三大类。”某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说,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推行三格化粪池加生物处理的模式;在已建有卫生厕所的村庄,建设粪污集中处理设施,用人工方式连通厕所和处理设施;在山区等偏远地区和分散居住区,利用自然落差,联户建设粪污集中处理设施。2019年,该省完成200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2020年计划再完成300万户。
      作答要求
      请针对“给定资料”中农村改厕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要求:内容全面,语言简洁,有针对性,切实可行,字数不超过400字。
  • 2. 给定资料
    红色文化旅游以其在爱国主义精神方面的教育意义,在旅游领域占据着独特地位。但是近两年,随着红色景区不断扩大开发以及过度宣扬红色文化等现象的不断出现,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红色旅游景点在进行产品设置时,不能很好地突出产品的文化内涵,对红色文化认识不足,且对当地民风民俗挖掘尚浅,无法将红色文化与当地风俗文化很好地进行结合,加之景区带领游客参观红色旅游产品的形式过于单一,大都局限于利用红色名人故居、红色文化博物馆等相对静态的参观方式,游客只能远远地进行观看,或者听导游程序化的讲解,极易产生疲劳感。对此,溧水红色主题特色田园乡村李巷描绘出了自己的“专属红”,走在李巷村里,随处可见互动体验设施。游客可以坐到院子里新四军领导开会的“现场”体验当年作战指令的决策过程,也可以到红色照相馆穿上新四军军服在战争的布景中感受战火纷飞的场面。在豆腐坊,游客可以自己用石磨去磨豆腐,还可以围着八仙桌,喝大碗茶,品豆腐干。时光杂货铺收藏了六七十年代的老物件,如现在罕见的小人书,游客也可尽情欣赏。
    我国当前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总体缺乏综合性,只是单纯突出景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没能对景区进行进一步的良性开发,景区建设缺乏活力。游客在景区内只能接收到一些与红色文化有关的旅游信息,相应的餐饮娱乐设施缺乏,无法彰显景区深层次的旅游价值。红色景区的建设虽然不应该过多渗入商业元素,但是在红色景区的外延,建立一些供游客休闲娱乐的设施,可以有效优化游客的游览体验。
    另外,我国的红色景区一般都坐落于偏僻的山村,这是由当时我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所决定的。这就导致当前红色景区地域环境较差,而且经济基础薄弱,景区的开发和治理落后于其他非红色文化旅游地。
    在一些把窑洞作为红色文化标志的景区,由于窑洞在当地的普遍存在性,当地政府、居民对于窑洞的保护工作有所懈怠,没有定期对窑洞进行检查与修复。窑洞遭到自然与人为的破坏,变得破败不堪,参观考察的价值消失,最重要的是随着窑洞的逐渐衰败,其本身负有的红色文化象征意义也大打折扣。这种对红色旅游资源不作为的保护方式,会严重影响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的后续发展,很可能会使红色旅游景区失去红色文化载体,最终归于普通。
    对于红色文化地区来说,要想得到快速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国家的政策支持,最主要的是当地相关部门能够自行发现本地区的红色文化旅游优势,进而依靠政府的带领,通过对景区的开发建设、吸引资金投入以及相关宣传等工作,拓宽本地区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格局,使红色文化旅游朝着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
    英雄烈士陵园、纪念馆也是各地红色旅游的重要景区。某市革命烈士陵园由于管理不力,园区内长期存在赌博等违法行为,还存在噪声扰民、从事与瞻仰烈士无关的广场舞等娱乐活动的现象,有损烈士陵园内庄严、肃穆的氛围。为此,该市民政局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对园区内秩序进行维护,已禁止市民进入园区跳广场舞。该市公安局对园区内非法赌博行为进行打击,对非法赌博人员做了行政拘留处罚。
    对于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的管理,各部门要明确红色景区的基本属性,明确自身的管理责任,制定相关管理条例与保护措施并严格执行,依法对红色景区进行管理。红色景区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应该责任到单位甚至个人,以防止在管理工作出现问题时各管理部门间相互扯皮推诿状况的发生。红色景区当地政府也要结合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制定相适应的红色景区管理条例,让红色景区的发展能够有据可依,为景区的管理监督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作答要求
    请根据“给定资料”,针对红色基因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要求:
    (1)紧扣资料,内容具体;
    (2)针对性强,措施可行;
    (3)字数不超过350字。
  • 3. 给定资料
    在山东省L县D村走访了一天,才见到王先生本人。这个脸膛黑红、粗壮敦实的山东汉子,开口就笑,以示歉意……他参加省里的巡回宣讲,刚结束就赶回村里。作为十九大党代表,十九大之后他已宣讲50多场了。顾不上休息,捧起水洗了把脸,王先生就聊了起来:“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意味着‘三农’工作迎来又一个春天。”王先生带领乡亲们发展现代农业,坚持集体道路,追求共同富裕,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已然走在了前列。
    走进坐落在D村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满眼都是各种特色蔬菜水果,还有异域风情的热带雨林王国、花香扑鼻的兰花馆以及古香古色的沂蒙山农耕博物馆、沂蒙老街等。小火车静静停在窄轨上,村委委员王传海说,初春坐小火车赏千亩油菜花,是难得的享受。这个由王先生一手推动、打造的现代农业景观,远近闻名,2017年游客近百万人,光门票收入就达3000万元。
    “国家农业公园是乡村休闲和农业旅游的升级版,是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产物。”王先生说。按照设计定位,它既涵盖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也包含景观化的农耕文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一个综合的现代农业田园景观。
    早在2002年,村里调整并流转土地后,王先生就带领村民搞“五园一带”,即花卉园、果品园、蔬菜园、良种示范园、农业观光园和全民健身带。这已经是农业和旅游的初步结合了。敏锐的市场眼光和嗅觉,让王先生具备了超前的判断力。他的每一次探索,都给D村带来了新变化。2007年,他请中国农科院的专家规划设计了万亩农业示范园,紧锣密鼓地干了起来;2012年,又搭上“国家农业公园”的快车,“双园共建”,D村产业发展迎来井喷时代。
    一串亮闪闪的数字,让人不禁啧啧称叹: D村村集体收入1.1亿元,村集体资产增长到12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6.5万元。是什么让D村变得如此富裕?王先生的秘诀在于:他选择了一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坚持集体与个人同步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
    王先生上任不久,就和“两委”班子一起,带着煎饼咸菜开上车,到江苏华西村等地取经,逐步坚定了走集体道路的决心。老村支书李学全说,从河南南街村参观结束后,王先生豪情满怀,在大红留言簿上写下“南街村的今天,就是D村的明天”。“当时觉得不过是一时冲动而已,没想到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李学全说。
    2005年,村民土地由统一流转改为集体经营;2008年D村又流转周边村几千亩土地,形成万亩农业示范园。如今村企合一,集体强大,村民富裕。王先生介绍,目前投资经营方式,有全民所有、集体股份制,有股份合作制,集体不低于一半的股份,还有混合所有制,集体占大部分股份。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10多年来,王先生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除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征用外,从未卖过一分集体的土地。“D村东北角一片地,当初有几个县里领导曾找过王先生,让他卖给企业搞开发,但王先生坚决不同意。”村委委员宋桂云说,现在这片地上建起了大型社区医院。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上学有助学奖学金,就业在村内即可解决。看着村民过上幸福日子,王先生欣慰地说:“只要村民们舒坦了,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翻看王先生190多本工作笔记,工作内容天天在变,办公制度却始终不变,那就是雷打不动的“一天两会”:“两委”成员每天早7点半、晚8点开碰头会。他自己早上6点就到办公室,晚上9点以后才回家。好的带头人才能带出一个好班子。“既然全村的老少爷们相信咱,选举咱当村干部,就要对得起大伙儿这份信任,一定要把全村的事情办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王先生经常这样对村干部们说。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王先生注重把那些既是好人又是能人的党员吸收进村委会,现在村“两委”干部中几乎都是致富带头户。他还制定了党员帮带联系户制度,先富带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在调整土地、拆迁旧房等工作中,党员干部都带头冲在前面。“公生明,廉生威。”王先生经常拿这句话告诫村干部,并“约法三章”:村里的工程绝不许亲朋好友插手,惠民政策绝不因沾亲带故徇私,干部选用绝不让直系亲属沾光。
    18年来,“两委”班子经历过6次换届选举,没有一人因非正常原因落选。村干部经手的钱物上亿元,没有一人因此栽跟头。“全国文明创建先进村镇”“中国美丽乡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以及授予王先生个人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各种金光灿灿的奖牌和荣誉证书摆满了村委会接待室的一面墙。这是对王先生,也是对这个“两委”班子、对这个先进村的最大褒奖。
    作答要求
    现在L县要把D村取得的经验向全县推广,邀请王先生在推广会上讲话。请你根据“给定资料5”为其写一份推广会上的讲话稿。
    要求:
    (1)内容全面,符合实际;
    (2)逻辑清晰,语言得体;
    (3)字数在800字左右。
  • 4. 给定资料
    随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完成,中国成为首个在月球背面实施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从嫦娥四号的“诞生”到地月空间的旅行,从着陆在“永不可见”的月球背面到月球车迈开脚步,嫦娥四号跨越40万公里的新精彩,是“嫦娥人”用拼搏与汗水换来的。
    嫦娥四号研制要闯过多个技术难关,特别是要抵达人类航天器从未到过的月球背面,技术新、难度大,这给研制团队出了难题。探测器总体设计团队查阅了大量文献和资料,向多位航天专家和相关科学家请教,综合分析了月球背面的土壤特性、环境特性及不确定性、元素分布等情况,进行了多轮筛选、迭代。最终,选择出主、备两个着陆区,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着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创造性地解决了着陆区选择的难题。
    嫦娥四号任务圆满完成,中继星“鹊桥”功不可没。在不到30个月的时间里交付这一世界首颗地月中继通信卫星,完成从方案设计到生产、集成、测试和试验的全部工作,进度之紧、难度之大前所未有。“鹊桥”研制工作一启动,项目团队就进入了冲刺状态。从此,深夜的测试间总会亮起灯,假日的办公室总是回荡着键盘敲击声。
    为了完成试验,从白雪覆盖的北方林海腹地到黄沙遍地的西部戈壁深处,都有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初冬时节,位于祖国东北部的佳木斯,温度早已降至冰点,试验地点有些房间甚至连暖气都没有。在20多天的任务时间里,试验队员晚上常常和衣入睡,不敢洗澡,生怕得了病,耽误了试验进度。
    “我们的工作,就像踩在刀尖上跳舞。”探月工程总装班组刘班长的这句话,生动地概括了这个团队做的事情。他们承担着探月工程中嫦娥四号等探测器的总体装配集成任务。嫦娥四号构型特殊,月面工作环境也特殊,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刘班长的团队没有退缩,迎难而上。刘班长有时候问组员:“来我们班组,你后悔吗?”其实辛苦难免,有的年轻人长期加班无暇顾及女朋友,有的婚期前两天还加班熬夜,但看着嫦娥四号一天天“长大”,大家体会到了一起成长的快乐。“不后悔。”这是他们的回答。
    “这是一场‘机不可失’的发射。”第十三次喊出倒计时口令的发射系统“01指挥员”依然感觉“压力山大”。他相当于整个发射系统的大管家,负责协调整个发射任务流程和进程控制,任何疏忽和失误都可能使发射窗口稍纵即逝。
    嫦娥四号的发射难度在于,只有2个发射日的4个窄窗口,窗口最长4分钟、最短1分钟,两个窗口间隔不到50分钟,一旦错过,只能等到第二年。
    从嫦娥一号开始,历次探月发射任务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直保持着“零窗口”的发射纪录。所谓“零窗口”,是指在预先计算好的发射时间,分秒不差地将火箭点火升空。“零窗口”意义重大。以嫦娥一号为例,“零窗口”发射使卫星节省了120千克燃料,延长了4个月工作寿命。航天发射需要多个系统、子系统团结协作,任何一个操作手出现纰漏都可能使整个发射错过最佳发射窗口。
    凌晨3时许,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指挥大厅传来嫦娥四号发射成功的喜讯。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与巡视探测,首次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测控通信,首次进行超地月距离的激光测距技术试验……率先在月背刻上中国足迹的嫦娥四号任务,以多个“首次”标注了中国自主创新的高度。
    联合国外空司司长迪皮蓬这样评价:“嫦娥四号任务标志着空间探索历史上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里程碑,这不仅是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功,也是国际航天界迈出的一大步。”攻克着陆月球背面的一系列难题、填补国际月球探测的多项空白,可以说,嫦娥四号任务的圆满成功为世界点亮了一缕科技突破之光。
    “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创新决定未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是一片坦途,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书记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指出,嫦娥四号任务实现了多项创新,填补系列国际国内空白,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敢下先手棋、善打主动仗的精神。
    作答要求
    问题:请根据材料概括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克服了哪些困难。
    要求:准确全面,恰当提炼。篇幅不超过250字。
  • 5. 给定资料
    乡村教育,是教育阵地一块相对比较薄弱的区域。每学期开学,总有老师默默地离开,也有一些新老师悄悄地到来。从较长的一段时间来看,乡村老师为什么选择了逃离乡村,又是什么人选择了坚守呢?K市教育局组成调研组,走访了一些乡村教育的亲历者,听听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
    小张老师(刚从乡村小学调入县城的年轻老师,26岁):我调入县城的最主要原因是考虑个人问题。不然先不要说工作,就是找个对象都难。那些在县城行政机关混的人,几年下来,怎么着也是某某主任、某某长了。但在学校,混成校长的概率很低很低。职称也是有比例限制的,每次就那么几个,晋升也很难。如果职称上不去,那工资也就永远上不去。现在中国男女比例失调,女方要求的条件也越来越高,家里有车、县城有房基本上都是标配了。光靠着工资买房,生活压力太大了。县城里的机会毕竟要多一点。
    人到中年的李老师(41岁):我主要考虑生活方不方便的问题。为了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大家都在城里买房子,来回跑,不方便。孩子读高中了,放在村里混也不现实,送城里希望他能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将来能有好前途。我也要跟在身边,才能放心,毕竟高考也是人生大事。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职称。对于老师而言,绕来绕去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职称。我在下面工作快二十年了,还是中级职称。下面老师晋升职称的机会太少了,越往上机会越多。我调到城里,是想看有没有机会再晋升到高级职称。
    中青年教师王老师(33岁):我调入县城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乡村学校工作,干得没劲。乡村学校根本就不是一个可以施展才华、安心教学的地方。很多必要的教学设施都没有,多媒体设备申请不到,学生的音乐课体育课没什么像样的场地,各方面都跟不上。再说了,我们老师也很难,一切评优评模、职称晋升等好事一般轮不着。教育局对基层教育的干涉十分厉害。课怎么讲,教案怎么写,每学期都有检查。还要配合学校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一年到头,老师们疲于应付,真正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和精力就相应地减少了许多。也就是说,老师上课,老教师可以随意指点,校长可以随意批评,教育局也可以强力干涉。站在讲台上上课的老师却没有上课的自主权利,你说可笑不可笑?
    小陈老师(29岁,参加工作后一直在乡村小学任教):我们村是个贫困村,条件什么都比较差,我也很想在这里为孩子们多做点事,改变一下现状,但现实很尴尬。我也不小了,很多相亲对象一听说学校在这么偏僻落后的地方,都连连摇头,路还没有完全修好,连开车进来都不是很方便。人往高处走,每当问起自己能不能在这样的环境里长期干下去,信念就会动摇。
    大龄青年胡老师(31岁,在乡村学校任教5年):这几年来我工作做得算是挺不错的,按我们当地教育局政策,在偏远乡镇任教的28岁以上未婚女教师,可以申请调往城区学校。我早就申请了,局里有关领导已经答应,让我回校填个调动申请表按组织程序报上来。但是学校校长不同意放人,也不给签字。乡镇教师短缺,教育局与教管办有不成文的内部规定,随便放走教师一般不再给补充,以此相互监督制约,也有点互相推卸责任的意思。校长不敢签字实属正常,如果签了,教管办会批评,教办主任签了字并上报了,教育局便有了话说。这怎么办,政策就这样沦为一纸空文了吗?实在是非常难办。
    中年韩老师(43岁,在乡村学校任教20余年):我在乡村学校任教,确实是喜欢这里,环境非常好,而且人际关系简单,学生热爱学习。我教的班级每学期全县统测成绩都名列前茅。我在这里教学有一种成就感,领导也比较器重。每送完一届学生想调走的时候,都舍不得走,领导一挽留,就又留下了。老师的假期也比较多,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也不是很少,可以接受。
    作答要求
    如果你是调研组成员,请根据“给定资料”,梳理乡村教师队伍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要求:内容全面,措施有针对性、可行性。不超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