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自考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04729)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90分钟

已答人数:436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0年7月自考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04729)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秋夜》一文所营造的意境是()

    A冷寂深邃

    B淡定宁静

    C残败凋敝

    D苍劲悲壮

  • 2. 《纪念傅雷》一文中,作者写傅雷的昆明之怒是为了()

    A说明傅雷别号“怒庵”的来历

    B说明傅雷具有儒家刚者的品德

    C为其后“一怒而死”作铺垫

    D揭示傅雷发怒的客观原因

  • 3. “有了一个李冰,神话走向实际,幽深的精神天国一下子贴近了大地”这句话是为了说明()

    A民间宗教多世俗气息

    B李冰命儿子作石人镇水

    C人们对李冰为民造福的推崇

    D汉代水官以李冰雕像镇水

  • 4. 《张中丞传后叙》最后一段的内容是()

    A叙述张巡、许远的一些轶事

    B记叙南霁云乞救于贺兰

    C驳斥污蔑张巡、许远的错误论调

    D赞颂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功绩

  • 5. 柳永《八声甘州》中,开始转换角度、从“对面写起”的词句是()

    A渐霜风凄紧

    B惟有长江水

    C叹年来踪迹

    D想佳人,妆楼顒望

  • 1. 下列比喻,见之于庄子《秋水》一文的有()

    A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B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C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D中国之在海内,似稊米之在大仓

    E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 2. 《再别康桥》的诗性美感主要体现在()

    A喷薄而出的满腔激情

    B诗歌节奏的音乐美

    C诗情画意的优美意象

    D诗歌体式的建筑美

    E精彩多样的抒情手法

  • 3. 《西湖七月半》所写的五类“七月半之人”中,在夜深时分被“吾辈”“拉与同坐”的有()

    A“峨冠盛筵”者

    B“环坐露台”者

    C“浅斟低唱”者

    D“不衫不帻”者

    E“匿影树下”者

  • 4. 下列描述,采用拟人修辞手法的有()

    A她的眼睛,“洁如水晶”

    B在火车旁,她“像一叶没根的小草”

    C“风柔和了许多,月亮是这样明净”

    D“月光黯淡下来,群山沉默着”

    E“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

  • 5. 《湘夫人》中,通过描写事理颠倒的假想景象来表现人物内心焦虑和不安的诗句有()

    A鸟何萃兮藐中

    B罾何为兮木上

    C蛟何为兮水裔

    D筑室兮水中

    E遗余襟兮醴浦

  • 1.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谿。穷:()
  • 2. 或者装腔作势,“诘屈聱牙”诘屈聱牙:
  • 3. 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股:
  • 4.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殆:
  • 5. 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俦:()
  • 1. 阅读《苦恼》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这个星期我……嗯……我的儿子死了!”“大家都要死的……”驼背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算了,赶车吧!赶车吧!诸位先生啊,车子照这么爬,我简直受不了啦!什么时候他才会把我们拉到啊?”“那么,你给他一点小小的鼓励也好……给他一个脖儿拐!”“你听见没有,你这老不死的?我要给你一个脖儿拐啦!要是跟你们这班人讲客气,那还不如索性走路的好!……听见没有,你这条老龙?莫非我们说的话你不在心上吗?”于是姚纳,与其说是觉得,不如说是听见脖子后面啪的一响。“嘻嘻!……”他笑,“好有兴致的几位老爷……求上帝保佑你们!”1.从“大家都要死的”这个回答中,可以看出姚纳的苦恼是什么?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心态?.2.车夫姚纳挨了打,为什么还“嘻嘻”地笑着“求上帝保佑”打他的人?3.这里运用的主要人物描写方法是什么?
  • 2. 阅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一节,回答问题: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我是你十亿分之一”中的“我”指什么?.2.“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中的“我”指什么?3.“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 3. 阅读《陌上桑》中的一章,回答问题: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1.诗中所写的罗敷采桑用具及服饰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2.诗中的“行者”、“少年”、“耕者”、“锄者”有何共同心理?3.这段描写体现出怎样的笔调和色彩?
  • 4. 阅读《马伶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1.这段文字可分为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的大意。2.“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其中的“昆山”与“分宜”各指什么?3.马伶的经验说明了什么?
  • 5.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1.孟子认为“王道之始”的标志是什么?2.这段话体现出孟子怎样的治国思想?3.这里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 1. 以《出发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