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7月15日

2022-07-15 11:52:08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2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7月15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与加括号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鲜艳(xiān)    (鲜)花     (鲜)明     (鲜)血     寡廉(鲜)耻
  • B:晕车(yùn)     (晕)船     (晕)针     红(晕)     (晕)头转向
  • C:宿舍(sù)      (宿)仇      (宿)命     (宿)愿     三天两(宿)
  • D:将官(jiàng)    (将)领    (将)士     (将)校      (将)门虎子

答 案:D

解 析:(A项中“寡廉鲜耻”的“鲜”应是三声;B项中“晕头转向”的“晕”应是一声;C项中“三天两宿”的“宿”应是“xiǔ”)

2、下列句子中问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请你帮我问问他到底去哪儿?
  • B:你让他去?就让他一个人去?
  • C:你今天究竟怎么了?老王。
  • D:你是今天走呢?还是明天走呢?

答 案:B

解 析:A不是问句,问号改为逗号;C问号应在“老王”后;D前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多选题

1、下列句子括号里的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B: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 C:范增数(目)项王
  •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答 案:AC

2、下列对这篇短文的分析和品赏,正确的三项是()

  • A:文章在对早春冷雨后自蝴蝶命运变化描写的同时,也叙述了自己的绵绵情思,吟唱了一曲人性美的赞歌。
  • B:作者描写“我”三次心理变化的过程,一波三折,“我”的绵绵情思就在这曲折有致的叙述中展现出来。
  • C:作者笔下的那只白蝴蝶,是美丽而勇敢的春的“寻求者”的化身,在它的身上体现了春之生灵争春的勇气。
  • D:第3自然段问白蝴蝶要飞到哪儿去?而短文的后面又有暗示:白蝴蝶飞出来是为了寻求“火、热、光明、生命”。
  • E:本文全文不过千字,作者心细如发,笔纤似针,行文跌宕多姿,充分体现了刘白羽散文的风格:细腻、激越、壮美。

答 案:ACD

主观题

1、翻译下列句子。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答 案: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2、翻译下列句子。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 案: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填空题

1、解释下列句中括号字的意思。
(拜)为上卿

答 案:授予官职

2、分别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君何以知之()

答 案:宾语前置

写作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古人尚且“吾日三省吾身”,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已习惯于对别人的所作所为说三道四,很少有人反思自己。比如,上课迟到推门而入,径直走到座位上去;比如,面对走来的熟悉或不熟悉的老师低头而过;比如,搬动桌椅发出本可以避免的声响。你反思过自己的行为吗? (2)当你听说,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桶在此”是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提示语时,你想到了什么? 当你看到,网上的留言者对没有什么过错的人污言秽语、百般挖苦、人身攻击,动辄用硫酸般的恶言毒语泼向人家时,你想到了什么? 当你感到,SARS病毒曾给我们这个国家带来的恐慌和萧条时,你又会想到什么?当你醒悟,除了在某个纪念日我们才提到所经历的战争苦难时,你又会想到什么? 反思,可以是对自己或他人的不良行为,也可以是对自己或他人的成绩及荣誉;其实,对任何事情都可以进行反思,该反思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请就“反思”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编故事,等等。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答 案:略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马克思的女儿燕妮,曾请教当时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维特克,问他能否将古今的历史缩写成一本简明的小册子,教授含笑答道:“不必,”他说,“只需用四句谚语,足可概括古今的历史。” 这四句谚语是: (1)当“上帝”要某人某年灭亡的时候,往往先令其有炙人的权势。 (2)时间是筛子,最终会淘去一切历史的陈渣。 (3)蜜蜂盗花,结果会使花更繁盛。 (4)暗透了,便可望得见星光。 这位历史学家用四句谚语对古今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谚语的呢?这四句谚语为什么“足可概括古今的历史”呢?请以“历史的概括”为话题或以每句谚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答 案:略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单招真题交流3群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