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辅警协警《公安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7月19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辅警协警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戒严由人民警察、人民武装警察执行,必要时派出人民解放军协助执行。( )
答 案:对
解 析:戒严任务由人民警察、人民武装警察执行,必要时由中央军委决定,派出人民解放军协助执行。故本题说法正确。
2、党委领导和政府领导都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通过改革和完善,加强各自的领导职能,形成领导关系的全面强化。()
答 案:对
解 析: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政府领导的关系,要贯彻全面强化的原则。党的领导和政府领导都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通过改革和完善,加强各自的领导职能,形成领导关系的全面强化。
3、按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的隶属关系可分为权力机关监督、检察机关监督、审判机关监督,公安机关内部监督等。
答 案:错
解 析:按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的隶属关系不同,公安执法监督可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
4、公安机关的权力,是指公安机关为履行职责,依法采取的权威性措施和手段。然而,公安机关的权力是在法定职责限度内行使的,并受相应地制约,所以公安机关的权力不能称为公安机关的权限。()
答 案:错
解 析:公安机关的权力,是指公安机关为履行职责,依法采取的权威性措施和手段。由于公安机关的权力是在法定职责限度内行使的,并受相应的制约,所以公安机关的权力又称为公安机关的权限。
5、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能决定公安机关的任务。
答 案:对
6、治安行政强制,是指公安机关在依法进行治安行政管理和实施治安行政处罚时。为达到使行为人履行法定义务或接受处罚的目的,对不履行法定义务或不服从治安行政处罚的人所采取的人身和物品的强制手段。( )
答 案:对
解 析:本题考查治安行政强制的概念,本题说法正确。
7、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答 案:对
解 析:《刑法》第133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故本题判断正确。
8、醉酒的人像精神病人一样,违反治安管理的,不应处罚。()
答 案:错
解 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5条第1款规定:“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
单选题
1、人民警察的(),是指根据人民警察职业特点制定的,要求人民警察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守的义务性行为规范的总称。
答 案:C
解 析:人民警察的纪律,是指人民警察为正确履行国家法律赋予的职责和义务,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在人民警察职务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2、作为此项工作负责人,你首先应做好哪项工作?()
- A:制订方案、分工负责、责任到人
- B:加强管理,搞好日常工作
- C:创新服务模式,形成工作亮点
- D:整理环境卫生,做好后勤保障
答 案:A
解 析:公众接待日制度,是走群众路线、提高政府形象、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良好制度。本题的关键在于“作为此项工作负责人”,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是“负责人”,而不是办事员、也不是打杂工,负责活动的统筹策划和组织实施。所以,活动的统筹首要就是“制订方案、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从顶层上统筹整个活动。
3、在服从国家意志、实行宏观决策、领导与指挥等方面要贯彻公安工作的()。
- A:集中性
- B:以集中性为主,以分散性为辅
- C:分散性
- D:集中性与分散性并重
答 案:A
解 析:公安工作的集中性就是它的统一性。作为一支纪律部队和国家暴力力量,警察必须具有绝对服从意识。
4、侦查人员询问证人()。
- A:可以采用拘传措施
- B:只能在公安机关进行
- C:通常应当到证人所在单位或住处进行
- D:可以通知多个证人一起,同时进行
答 案:C
解 析: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侦查人员询问证人,可以在现场进行,也可以到证人所在单位、住处或者证人提出的地点进行,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知证人到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提供证言。在现场询问证人,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到证人所在单位、住处或者证人提出的地点询问证人,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所以本题答案为C
5、某区发生一起持枪杀人案,犯罪嫌疑人骑一辆红色摩托车逃窜,该区民警立即在该人逃窜方向的必经之路设卡堵截,半小时后一辆红色摩托车突然加速冲卡,但由于戴头盔无法辨别是否是犯罪嫌疑人,这时民警()
- A:可以直接开枪击打要害部位
- B:可以直接开枪击打非要害部位
- C:可以开枪打车轮胎
- D:不可以开枪
答 案:D
6、()是指导人民警察正确办案的一项重要刑事政策。
- A: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严禁逼供信
- B: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 C: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
- D:惩办与宽大相结合
答 案:A
解 析:公安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办案,办案要求坚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严禁逼供信”的刑事政策,应成为我国刑事诉讼的重要原则。
7、()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力量。
- A:各级党委
- B:各级党委和公安司法机关
- C:各级党委和政府
- D:各级政府
答 案:C
解 析:根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要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力量是各级党委和政府。
8、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造成公民死亡的,对死者生前抚养的未成年人,生活费给付至()止。
- A:14周岁
- B:16周岁
- C:18周岁
- D:正式工作时
答 案:C
解 析:《国家赔偿法》第34条第2款规定:“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生活费的发放标准,参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被扶养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费给付至十八周岁止;其他无劳动能力的人,生活费给付至死亡时止。”
多选题
1、“五条禁令”规定:严禁参与赌博,()。
- A:违者予以纪律处分
- B:违者予以辞退
- C: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 D:情节严重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
答 案:BC
解 析:公安部“五条禁令”第5条规定:“严禁参与赌博,违者予以辞退;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2、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包括()。
答 案:ABDE
解 析:刑事强制措施有五种,按照强制的力度由低到高分别为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传唤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使用传票的形式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他当事人在指定的时间自行到指定的地点接受讯问、询问或审理,性质等同于通知,不具有强制性;而拘传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对不愿到案接受讯问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因此,C项不入选。
3、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严禁逼供信政策的基本要求是()。
- A:要忠于事实真相,整个办案过程都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
- B:严禁逼供信,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
- C:禁止侮辱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尊严,废除一切法西斯式的审讯方式,给犯罪嫌疑人以人道的待遇
- D:凡有违反者,必须从纪律上或法律上追究其责任
答 案:ABCD
解 析:四个选项均为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严禁逼供信政策的基本要求。
4、未经审査和批准,不得从其它信息网上()到公安网。
答 案:ABC
5、治安管理处罚公正、公开原则的要求有()。
- A:治安管理处罚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应当是公布的
- B:处罚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和处罚决定应当向当事人公开
- C:执法人员的身份应当是公开的
- D:听证会应当是公开的
答 案:ABCD
解 析:四个选项均为治安管理处罚公正、公开原则的内容。
6、 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依据人民法院的判决,公安机关刑罚执行权包括( )。
- A:暂予监外执行
- B:短期有期徒刑执行
- C:假释和管制执行
- D:拘役和剥夺政治权利执行
- E:宣告缓刑
答 案:BD
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269条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A项、C项、E项均由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这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修正后的最新规定。
7、公安工作的群众路线,就是()。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B:从群众中来
- C:到群众中去
- D:—切依靠群众
- E:—切为了群众
答 案:BCDE
解 析:公安工作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
8、法制部门的监督是公安机关的法制部门代表本级公安机关对()的执法活动实施监督。
- A:下级公安机关
- B:本级公安机关所属业务部门
- C:公安机关派出机构
- D:人民警察
答 案:ABCD
解 析:《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工作规范》明确规定法制部门的监督是公安机关的法制部门代表本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本级公安机关所属业务部门、派出机构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实施的监督。
主观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对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人民警察职责范围的指令,应该怎么处理?
答 案:有权拒绝执行,并同时向上级机关报告。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的规定,人民警察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包括什么?
答 案:一、警衔津贴。二、其他津贴。三、补贴。四、保险福利待遇。
3、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受伤的,应当怎么处理?
答 案:一、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二、保护现场三、立即向当的公安机关或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报告。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担任人民警察领导职务的人员应当具备何种专业知识。
答 案:法律专业知识。
5、人民警察受开除以外的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并且 没有再发生违法违纪行为的,处分期满后,应当如何处理?
答 案:解除处分。
6、人民警察的任务是什么?
答 案:一、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二、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三、保护公共财产。四、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