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辅警协警《法律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6月18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辅警协警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几个公安机关都有权管辖的治安案件,由有关的公安机关协商确定管辖。
答 案:错
2、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答 案:对
解 析:《宪法》(2018年修正)第27条第3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3、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冒充法宣进行招摇撞骗的,不构成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答 案:错
4、人民警察不得违法实施处罚或者收取费用。
答 案:对
5、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10人。()
答 案:错
解 析:《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51条规定,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特征相类似的其他对象中,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7人;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10人的照片;辨认物品时,混杂的同类物品不得少于5件。
6、违法犯罪分子实施犯罪后携带匕首逃跑的,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
答 案:错
解 析:《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9条规定:“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十四)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逃跑的……”故携带匕首逃跑不属于可以使用武器的情况,本题说法错误。
7、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应当调解处理。
答 案:错
8、张三,16岁,聋哑人,因涉嫌抢夺罪被捕,侦查人员讯问张三时,可以通知知晓聋哑手势人参加。()
答 案:错
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121条规定:“讯问聋、哑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并且将这种情况记明笔录。”注意是“应当”而非“可以”,这是为了保障聋哑犯罪嫌疑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
单选题
1、 下列( )情形属于刑法规定的应当从重处罚的量刑情节。
- A:非法拘禁他人,致人重伤、死亡的
- B:绑架他人,致被绑架人重伤、死亡的
- C:虐待被监管人,致人重伤、死亡的
- D: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
答 案:B
解 析:《刑法》第239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由此可知,刑法将致被绑架人重伤、死亡作为加重法定刑的量刑情节,故选B项。《刑法》第238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据此,'非法拘禁他人,致人重伤、死亡的'项不属于。《刑法》第248条第1款规定:“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者体罚虐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据此,'虐待被监管人,致人重伤、死亡的'项不属于。《刑法》第292条第2款规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据此‘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不属于。
2、 近日,某检察院以盗窃罪和抢劫罪对信某提起公诉,受案法院认定罪名成立,分别判处信某有期徒刑3年和5年。关于对信某执行刑罚的期限,下列正确的是( )。
- A:应在5~8年的范围内适当确定
- B:应在3~8年的范围内适当确定
- C:应在3~5年的范围内适当确定
- D:应在2~8年的范围内适当确定
答 案:A
解 析:《刑法》第69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故本题应在5~8年范围内适当确定
3、 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 )的原则。
- A:公开、公平
- B:依法有序
- C:公开、公平、公正、非歧视
- D:公平、公正
答 案:C
解 析:《行政许可法》第5条第1款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原则。”因此本题C项正确。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民警察法》所规定的公安机关职责是()。
- A:民事调解
- B:户籍迁人审批
- C: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管理
- D: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
答 案:D
解 析:《人民警察法》第6条规定:“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履行下列职责……(四)组织、实施消防工作,实行消防监督……(九)管理户政、国籍、入境出境事务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旅行的有关事务……”故B项和C项排除。《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条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故A项排除。批准逮捕是检察机关的职责,故选D项。
5、 关于自诉案件,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 A:法院可以进行调解
- B:当事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自行和解
- C: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不能提起反诉
- D:只能由被害人亲自告诉
答 案:B
解 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272条第1款规定:“判决宣告前,自诉案件的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自诉人可以撤回自诉。”故B项正确。第271条第2款规定:“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故A项错误。第277条规定:“告诉才处理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故C项错误。第260条第1款规定:“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案件,如果被害人死亡、丧失行为能力或者因受强制、威吓等无法告诉,或者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以及因年老、患病、盲、聋、哑等不能亲自告诉,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告诉或者代为告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故D项错误。
6、以借为名占用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财物超过多长时间的,属于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答 案:D
7、 下列情况下,人民警察不可以使用武器的是( )。
- A:甲实施爆炸后逃跑
- B:乙实施凶杀后逃跑
- C:丙实施决水后逃跑
- D:几个青年人寻衅滋事后逃跑
答 案:D
解 析:《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9条规定:“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十三)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或者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寻蛑滋事并不属于严重犯罪,没有达到使用武器制服的现实危险性,故在寻衅滋事后逃跑并不能使用武器,故D项正确。
8、 下列关于《国家赔偿法》规定的2年请求权利时效的表述,哪一项不正确?( )
- A:无时效中止的规定
- B: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
- C:无时效中断的规定
- D:自具体行政行为被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
答 案:A
解 析:《国家赔偿法》第39条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其知道或者应§知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等限制人身自由期间不计算在内。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的,适用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有关时效的规定。赔偿请求人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赔偿请求时效期间继续计算。”显然,请求权利时效中止是有明确规定的,故A项错误,当选。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无时效中断的规定,故B项、C项、D项正确。
多选题
1、 秦某意图杀害张三,在实行犯罪时误把李四认作张三而杀死,张三未遇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对秦某的行为应当以故意杀人罪(既遂)定罪处罚
- B:对秦某的行为应当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 C:对秦某的行为应当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
- D:对秦某的行为应当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定罪处罚
答 案:BCD
解 析:本题属于出题人设置的拉分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考查犯罪事实认识错误中的对象错误。对象错误是指行为人误将甲对象当做乙对象加以侵害。本案中,秦某误把李四认作张三而杀死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李四和张三体现相同的法益,行为人的认识内容与客观事实仍然属于同一犯罪构成的情况。在对象错误中,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的结论一致,即客观上秦谋杀人,主观上秦某有杀人的故意,在故意杀人罪范围内主客观一致,对秦某的行为应当以故意杀人罪(既遂)定罪处罚.
2、以下关于贪污、职务侵占犯罪案件的说法的是()
- A: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以贪污罪共犯论姓
- B: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単位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将该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以职务侵占罪共犯论处
- C: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分别利用各的职务便利,共同将本単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按照各1*1的犯罪性质定罪
- D:公司、企业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工作便利,共同将本単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质定罪
答 案:AB
3、公安机关讯问犯罪嫌疑人应遵循的程序有()。
- A:侦査人员不得少于2人
- B:犯罪嫌疑人应如实回答侦査人员的一切提问
- C:须出示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
- D:对犯罪嫌疑人在拘留或逮捕后24小时内应当进行讯问
答 案:ACD
4、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
答 案:ABCD
5、程序公正具有以下哪几个方面的含义?()
- A:以实现实体公正为目标
- B:充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C:克服执法者的随意性
- D:确保执法者的威严
答 案:ABC
6、某省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与某部委规章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A: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
- B: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或部门规章
- C:由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加以规定
- D: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規或者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
答 案:ABC
7、増强党的观念,对广大政法干警最根本的要求是()。
- A: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 B: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 C:树立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
- D:自觉遵守党的纪律,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答 案:AB
8、某公安机关在办理行政案件中,对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出的回避申请的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公安机关为了谨慎起见,即使能当场作出答复的也不应及时作出
- B:该公安机关作出驳回中请的决定无需通知当事人
- C:该公安机关2日内未作出回避决定,当事人就可以以程序违法为由中请行政复议
- D:该公安机关如果2日内作出了回避决定,但未及时通知当事人,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也可以以程序违法为由提起行政诉讼
答 案:AB
主观题
1、现行《宪法》规定,公民的()不受侵犯。
答 案:合法的私有财产
2、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答 案:审判权
3、你去机场接一位很重要的专家,在车上聊得很开心,这时候领导打电话来要你汇报一件很机密的工作,你怎么办?
答 案:首先,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坚持两个原则,第一,维护好单位的纪律性,不能将机密工作泄密,损害单位的利益;第二,对专家要充分尊重,不能因为汇报工作,影响了接待工作,让专家对我们单位有不好的印象。
其次,我先跟专家说明情况,不让他有被冷落的感觉。然后,我应该侧面询问一下领导机密工作是否紧急,并视情况解决。如果机密工作没有预想的紧急,我向领导反馈,目前在进行接待工作,接待工作完成后,立刻当面或电话进行汇报,不会耽误汇报工作。如果汇报工作较为紧急,而车辆即将到单位,我会跟领导说明目前的位置,当面对领导进行汇报工作。此外,如果是必须及时汇报,我会告知领导,所处的环境,并采用微信的形式汇报,将领导所关心的问题,及时一一作出反馈。
最后,再次向专家道歉表示礼貌,在接待专家工作完成之后,我还要再次确认所汇报信息是否准确,如果有偏差及时更正,圆满完成任务。
4、政法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要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和普遍的人权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答 案:以人为本
5、人民警察()执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
答 案:依法
6、对几个公安机关都有权管辖的行政案件,在必要时可以由()管辖。
答 案:主要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