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辅警协警《法律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1月07日

2025-01-07 09:00:04 来源:勒克斯教育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Scan me!

2025年辅警协警《法律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1月07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辅警协警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答 案:对

2、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

答 案:错

解 析:前置性行政许可,指当事人在办理当前许可事项时,必须持有的上一环节的许可证件。《行政许可法》第15条第2款规定:“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其设定的行政许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故本题说法错误。

3、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

答 案:对

4、管理国籍事务,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

答 案:对

解 析:《人民警察法》第6条规定:“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履行下列职责……(九)管理户政、国籍、入境出境事务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旅行的有关事务……”据此,本题说法正确。

5、出租人如果只是对承租人的一般违法行为不挙报,则不能对出租人进行处罚。

答 案:对

6、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

答 案:对

解 析: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7、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

答 案:对

解 析:《行政浐讼法》第68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

8、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只可以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答 案:错

解 析:《行政诉讼法》第26条第2款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据此,复议机关维持原行政行为的,有原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作为共同被告。故本题说法错误。

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事后防卫超过必要限度,是防卫过当
  • B: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重伤、死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
  • C:防卫过当实际上是一个罪名
  • D: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一般应当认定为故意

答 案:B

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衧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因此B选项表述正确。事后防卫就是不法侵害结束之后,即行为人被制服、丧失侵害能力、自动中止、逃离现场等进行的“防卫”。因不具有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所以不是正当防卫,其行为符合具体的犯罪构成的按犯罪处理,所以A选项错误。防卫过当不是具体的独立的罪名,它只是表明防卫行为的性质,对构成何罪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我国刑法也没有专门条款规定防卫过当的罪名和具体适用的法定刑,因而不能定所谓的“防卫过当罪”。所以C选项错误。在防卫过当的情况下,行为人仍然具有防卫意图,所以不可能是直接故意;D选项错误。

2、农村土地流转实质上是指土地( )。

  • A:所有权流转
  • B:承包权流转
  • C:使用权流转
  • D:收益权流转

答 案:C

解 析:农村土地流转其实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3、 下列行为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的招摇撞骗行为的是( )。

  • A:工商干部蒋某冒充海关人员进行招摇撞骗活动
  • B:某企业职工冒充工商干部进行招摇撞骗活动
  • C:小学老师韩某冒充中央电视台记者进行招摇撞骗活动
  • D:市场监督管理局一般干部孙某在同学聚会的酒宴上谎称自己是处长

答 案:D

解 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1条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虚假身份招摇撞骗的,处五曰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冒充军警人员招摇撞骗的,从重处罚。”据此,招摇撞骗的表现方式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虚假身份,D项孙某本身就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一般干部,只是为了面子谎称自己是处长,不符合招摇撞骗的特征。

4、甲立下一份公证遗嘱,将大部分财产留给儿子乙,少部分存款留给女儿丙。后乙因盗窃罪被判刑。甲伤心至极,在病榻上当众将遗嘱烧毁,不久去世。乙出狱后要求按照遗嘱内容继承遗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乙有权依据遗嘱的内容继承遗产
  • B:乙只能依据法定继承的规定继承遗产
  • C:乙无权继承任何遗产
  • D:可以分给乙适当的遗产

答 案:A

解 析: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遗嘱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数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其中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公证遗嘱为准;没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的遗嘱为准。因此,公证遗嘱在变更、撤销时也应当经过法定的程序,遗嘱人必须到公证处办理相应的公证程序,重新设立遗嘱或者以声明方式撤销原有遗嘱。在本案中,甲通过公证程序设立了遗嘱,其后因盗窃入狱,当众烧毁了公证遗嘱文书,这只能视为甲对乙表示不满和失望的一种方式,但并不能视为是变更、撤销公证遗嘱的方式。因此,甲若不想由乙继承其大部分财产,或想直接剥夺其子乙的遗嘱继承权,须就遗产的分配另行设立新的遗嘱并依法办理遗嘱公证手续,这样,原来那份公证遗嘱才能失去效力。综上所述,遗嘱人甲故意烧毁遗嘱的行为不能视为撤销遗嘱,乙仍有权依据遗嘱的内容继承遗产。

5、辨认时,如果辨认对象是人,那么辨认对象不得少于( )人。

  • A:5
  • B:7
  • C:9
  • D:11

答 案:B

6、调解处理治安案件,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和受害人都要求不公开调解的外,()也不公开进行。

  • A:涉及未成年人的
  • B:涉及军队人员的
  • C:涉及个人隐私的

答 案:C

7、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所以各种宗教活动均受国家保护
  • B: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答 案:A

解 析:《宪法》(2018年修正)第36条第3款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8、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申请费。

  • A:适当缴纳
  • B:不缴纳
  • C:按比例缴纳
  • D:按实际成本缴纳

答 案:B

解 析:《行政强制法》第60条第1款规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不缴纳申请费。强制执行的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据此,B项正确。在本考点中,考生容易答错的还有强制执行的费用,很容易想当然认为“谁申请执行谁付钱”。

多选题

1、 在行政复议中,被申请人与行政复议机关重合的包括( )。

  • A:对国家发改委春运期间火车票提价的行政复议
  • B:对重庆市有关城市改造的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
  • C:对南宁市税务局因某企业漏税而采取的罚款行为的行政复议
  • D:对上海市公安局的拘留决定不服的行政复议
  • E:以上选项都正确

答 案:AB

解 析: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对复议法基本原理不熟,可能审题时都无法理解提问的意思。《行政复议法》第14条规定:“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因此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出现被申请人与行政复议机关重合的情况,故A项、B项正确。

2、下列选项中叙述错误的是()。

  • A:重新鉴定以两次为限
  • B:初次鉴定、检测费用由公安机关承担
  • C:重新鉴定费用由中请人承担
  • D:重新签定,如果鉴定结论有改变的.鉴定费用由公安机关承担

答 案:ACD

3、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有()。

  • A:物证、书证
  • B:视听资料
  • C:被害人陈述
  • D: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答 案:ABCD

4、某公安机关在办理一起行政案件中,不能作为定案根据的有()

  • A:刑讯逼供取得的证法行为人的陈述
  • B:通过许诺而得到的违法行为人的真实陈述
  • C:通过刑讯逼供,根据述法行为人的陈述而找到的作案工具
  • D:査证不属实的视听资料

答 案:ABD

5、以下关于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重新鉴定指派或者聘请鉴定人说法的有()

  • A:可以指派或者聘请原鉴定人
  • B:应当指派或者聘请原鉴定人
  • C:应当另行指派或者聘请鉴定人
  • D:可以继续指派或者聘请原鉴定机构的其他鉴定人

答 案:CD

6、扰乱交通秩序罪是指扰乱()的秩序.

  • A:车站
  • B:码头
  • C:民用航空站
  • D:运动场

答 案:ABC

7、刑事证据的特征()。

  • A:客观性
  • B:相关性
  • C:合法性
  • D:审批性

答 案:ABC

8、公安机关的刑事司法权的内容包括()。

  • A:刑事立案权
  • B:刑事侦査权
  • C:刑事检察权
  • D:刑罚执行权

答 案:ABD

主观题

1、某人使用针管注射毒品被查获,其注射针管属()。

答 案:作案工具

2、如何理解宪法的根本法地位?

答 案: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3、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情形有哪些?

答 案:一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二单处或者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三因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因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一般应当开除党籍。对于个别可以不开除党籍的,应当对照处分党员批准权限的规定,报请再上一级党组织批准。

4、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约束至醒酒

答 案:采取保护性措施

5、如有遭遇暴力执法的执法对象前来机关申诉,你作为办事人员该怎么处理?

答 案:(1)热情接待,冷静处理。首先热情接待来申诉的人员,用真诚的态度,平静申诉人员的情绪。其次,认真听取申诉人员的诉说,并详细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最后,向申诉人员讲明国家的法律政策,并记下申诉人员的电话和办公室电话,请申诉人员耐心等待调查处理结果。 (2)及时汇报,听取领导指示。及时、如实地向领导报告,并把记录的情况呈交,听取领导指示。

6、职务犯罪的主体是什么?

答 案:职务犯罪的主体在我国法律中规定: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三是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四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