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1月08日

2023-01-08 11:11:09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3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1月08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之一。

答 案:错

解 析:(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区分为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两部分。(2)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对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必须给予保护。
(3)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严重地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答 案:对

解 析:这句话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时使用的。“观念的东西”就是意识,该句意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辩证主义的观点。这一论断表明:(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不是意识的源泉,它不会凭空产生意识,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即“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2)人脑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不是机械地反映外物,而是人脑对客观物质进行加工改造,人才产生出观念,实现对客观物质的观念把握。人脑改造物质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感性现象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加以改造,从而观念地把握客观物质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单选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是()。

  •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
  •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 C:理性认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感性认识
  • D:感性认识是感觉,理性认识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集合

答 案:A

解 析: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主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是感性认识的深化。

2、唯物辩证法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状态和形式的是( )。

  • A:矛盾规律
  • B:质量互变规律
  • C:否定之否定规律
  • D:因果规律

答 案:B

解 析:唯物辩证法具有三大规律:①对立统一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②质量互变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③否定之否定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主观题

1、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答 案: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
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不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A.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B.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

2、简述劳动创造了人。

答 案:劳动创造人,主要含义如下:(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2)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但从猿到人的转变不仅是一个生物进化过程,更是一个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根本性质变。在这个质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劳动改造自然的需要创造了生产工具。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使动物适应自然的活动变为人改造自然的劳动,也使猿的前肢变为了人的手;
②劳动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人的意识具有了物质的外壳,从而使抽象思维和意识的交流成为可能,动物心理才变为人的意识;
③劳动合作的需要产生了人的社会联系,形成了人类社会。社会的形成不仅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更标志着作为自然一部分的猿变为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猿之间的动物群体关系变为人之间的社会

论述题

1、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国为什么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答 案:(1)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体现在:①坚持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指坚持国家领土完整,主权独立,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一切事务。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A.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国家利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最高准则;
B.真正的不结盟。不结盟就是不参加任何国家集团与军事集团,不同任何国家结成同盟。只有不结盟才能更有效地、独立自主地处理各种事务;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干涉、侵犯他国主权的主要根源。我国外交政策的纲领明确提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维护世界和平。争取世界和平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维护世界和平,主要体现在: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形式,具体指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坚持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
B.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坚持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C.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核心是强调不干涉别国的内政,尊重和维护世界各国的主权独立和国家利益,建立民主、平等、合理、公正的新型国际关系,以促进世界的持久和平与人类的共同繁荣。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
①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只有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经济资源和科技成果,才能发展自己,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潮流。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这不仅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
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必然导致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③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资金、人才、技术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扩大对外开放,可以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人才,以克服我国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经验不足等困难。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此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科学、技术、人才和信息的交流,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经济、科技信息。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独立自主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对外开放可以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国力,从而提高独立自主的能力和水平。因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二者统一。

2、试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及意义。

答 案:(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①“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反复思考和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搞清这一问题,是为了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②在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③根据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的思考,邓小平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意义:
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科学回答,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它对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简答题

1、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答 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我们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2)所谓“一脉相承”,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能丢,坚持马克思主义昭示的社会主义方向不能变。所谓“与时俱进”,就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把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精神运用于理论和实践的生动体现。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既生动而具体地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又生动而具体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既继承了前人,又创新了内容,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2、简述辩证的否定观内容。

答 案: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包括:(1)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运动进行的自我否定。事物被否定是因为内部矛盾的展开、解决,而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每一次的否定都是质变,是飞跃,都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3)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事物的发展是连续的,任何新事物都是从旧事物中产生的,它总是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东西,吸收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内容,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4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