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4月10日

2024-04-10 11:51:45 来源:吉格考试网

课程 题库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信

202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4月10日,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点和做题经验,进而提升做题速度。通过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的积累,助力我们更容易取得最后的成功。

判断题

1、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之一。

答 案:错

解 析:(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区分为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两部分。(2)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对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必须给予保护。(3)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严重地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间是并列关系。

答 案:错

解 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原因如下:(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内涵丰富、系统的科学理论,多方面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多更直接的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是坐在屋子里靠凭空想象进行的,而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精辟概括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地分析和研究世情、国情和党情的过程中进行的。(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所形成的具有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

单选题

1、对待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是( )。

  • A:学习毛泽东著作
  • B: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
  • C: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 D:铭记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答 案:C

解 析: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对待它的正确态度就必须是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所以,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必须遵循坚持与发展的科学态度。只讲坚持,不讲发展,就会将真理僵化为教条;借口发展,放弃坚持,就是丢掉了马克思主义。

2、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  

  • A: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 B:正确处理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 C: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 D: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答 案:C

解 析: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多选题

1、决定党的政治建设至关重要的因素有()

  • A:党的性质
  • B:党的政治主张
  • C:党的组织机构
  • D:党的政治领导地位

答 案:ABD

解 析:党的性质、党的政治主张党的政治领导地位,决定了党的政治建设至关重要。

2、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是()

  • A:没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
  • B:否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 C:不懂得辩证法,把世界看成是凝固不变的
  • D:把世界看作是由内在矛盾引起的自己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答 案:AC

解 析: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一是没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二是不懂得辩证法,把世界看成是凝固不变的,否认世界是由内在矛盾引起的自己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主观题

1、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答 案: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
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不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A.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B.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

2、简述人的价值。

答 案:(1)人的价值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2)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①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言之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②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简言之是指社会对个人满足的程度。
③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即贡献与满足的统一。

论述题

1、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试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

答 案:党中央深刻洞悉国际格局演变的规律,准确把握世界潮流浩荡的脉动,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解决一系列世界重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树立了鲜明旗帜。这一科学理念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指明了方向和途径,为各国超越冷战思维探索对话合作新模式、共谋和平发展新未来擘画了美好蓝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主要有以下方面:
(1)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2)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3)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4)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5)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2、论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

答 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和条件①中国是一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地方性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农村可以不依赖城市而独立存在,而城市不能完全控制农村。中国广大的人力物力资源不在城市而在农村。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形成大小军阀并存和军阀之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削弱了白色政权统治势力,给红色政权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又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大国,革命力量有回旋余地。
②国民革命时期在革命运动高涨区域的工农群众深受革命影响,保留了好的群众基础。
③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失败了,不仅引起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
没有解决,并且在日益激化,全国革命形势在继续地向前发展,为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客观依据。
④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
⑤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正确,是红色政权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条件。
(2)“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三者密切结合,缺一不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如果没有武装斗争,就不能发动农民进行有效的土地革命,也不能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政权;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如果不进行土地革命,就不能充分发动群众,红军战争就得不到农民的有力支持,根据地也不能巩固和发展;农村根据地是战略依托,如果没有巩固的农村根据地,没有工农政权,武装斗争就失去依托而变成流寇主义,陷于失败,土地革命的成果也无法巩固。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它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内部没有民主制度,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国民党反动派凭借其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恐怖统治。无产阶级只有用革命的武装来反抗反革命的武装,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必须深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发动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广大农村则是统治的薄弱环节。中国革命只能首先在农村聚集力量,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形成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借以在长期斗争中逐步地夺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备考交流
2024成考内部交流群
群号:665429327
扫一扫或点击二维码入群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